[发明专利]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堆积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1038.9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代真;胡先龙;李伟;刘红权;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G01H1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李志民;陈建民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奥氏体 不锈钢 受热 内壁 氧化 堆积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堆积的简单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站锅炉受热面管为无磁性的奥氏不锈钢材质,而内壁氧化皮一般为铁磁性材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受热面管因其热膨胀系数与内壁的蒸汽氧化产物(氧化皮)差异很大,因此产生导致氧化皮剥落并堆积在管子下弯头处,从而造成受热面管通流面积减小,随着氧化皮堆积的加剧,会产生受热面管爆管事故,严重影响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对于受热面管的排列布置状态而言,目前的奥氏体氧化皮堆积检测仪器的探头偏大,只能检测最外圈的弯头背弧,而不能在其他圈管子的弯头背弧处进行检测,只能在管屏(参见附图1)的侧面进行检测,但是在侧面检测时探头与管子不能良好耦合,严重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快速检测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氧化皮堆积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堆积的检测方法,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方法借助铁磁性原理及监控摩擦声波的方法来检测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内部是否存在氧化皮堆积,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机械故障听诊器放置于管子上,检测环境中存在的噪声;
2)将磁铁置于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底部,并慢慢向上移动,移动至一定高度;当存在堆积的氧化皮时,由于氧化皮呈碎片状,质量较轻,因此部分氧化皮会被磁铁吸至相同高度;
3)再将机械故障听诊器放置于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处进行探测;
4)迅速将磁铁远离管子,若存在氧化皮,则被磁铁吸附的那部分氧化皮会自动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会与管壁摩擦而产生声音,即可用高灵敏度的机械故障听诊器探测到;
5)观察机械故障听诊器显示的声波分贝数,若弯头处的声波分贝数明显高于环境噪声的分贝数,则可确定存在氧化皮堆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借助磁铁和高灵敏度的机械故障听诊器来检测,通过探测氧化皮在管子中下落时与管子摩擦产生的声音与环境噪声分贝数的对比来判断是相应位置是否存在氧化皮堆积,成本低廉,方法简便、快速,可有效监测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氧化皮的堆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受热面管所组成的管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示意图;
其中,1、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2、磁铁;3、机械故障听诊器;4、被磁铁吸至一定高度的部分氧化皮;5、堆积在下弯头处的氧化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2, 本发明中,电站锅炉受热面管为无磁性的奥氏不锈钢材质,而内壁氧化皮一般为铁磁性材质。
检测时,将磁铁2置于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底部,并慢慢向上移动,移动至一定高度,迅速将磁铁远离管子;
然后将机械故障听诊器3放置于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处进行探测;当存在堆积的氧化皮时,由于氧化皮呈碎片状,质量较轻,因此部分氧化皮会随磁铁游走,当被磁铁吸至一定高度,迅速撤离磁铁后,氧化皮会自动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会与管壁摩擦而产生声音,即可用高灵敏度的机械故障听诊器探测到。
实施例
对某电厂1号锅炉高温再热器的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管子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机械故障听诊器放置于管子上,检测环境中存在的噪声。
2、将磁铁置于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底部,并慢慢向上移动,移动至一定高度;当存在堆积的氧化皮时,由于氧化皮呈碎片状,质量较轻,因此部分氧化皮会被磁铁吸至相同高度。
3、再将机械故障听诊器放置于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处,准备探测;
4、迅速将磁铁远离管子,由于氧化皮呈碎片状,质量较轻,被磁铁吸附的那部分氧化皮会自动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会与管壁摩擦而产生声音,即可用高灵敏度的机械故障听诊器探测到。
5、经本发明检测发现,机械故障听诊器显示高温再热器从炉右数第49排的外数第6根下弯头处的声波分贝数明显高于环境噪声的分贝数,因此确定存在氧化皮堆积。采用X射线透照进行了验证,并且把管子进行切割后倒出了氧化皮,验证结果与本发明的检测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未经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1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