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间隙原子调制特性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89618.4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公告)号: CN104039122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0
发明(设计)人: 刘顺荃;王常生;杨金波;韩景智;杜红林;杨应昌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H05K9/00 分类号: H05K9/00;C22C1/03;C22C1/10
代理公司: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代理人: 李稚婷
地址: 10087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间隙 原子 调制 特性 电磁波 吸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吸收材料,特别涉及利用间隙原子(C、N等)对材料特性加以精确调制以后,专门适用于在高于1G赫兹频段的高频、宽频带环境要求下工作的电磁波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电磁波的应用领域、使用频段的不断扩展和提高,以对电磁波的辐射防护和能量吸收为目的,开发新型、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简称吸波材料),成为研究人员日益紧迫的挑战。从民用方面的电磁污染治理、电磁辐射防护;到军事应用方面,针对雷达信号的隐身技术;以及在科研领域,为精密测试、保密研发开展的电磁屏蔽与防护,都迫切需要的相关工程材料、结构材料、仪器配件等本身或其表面层材质,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从而保证人员和仪器不被干扰和损害,或是在军事对抗中通过电子“隐身”占领先机。

目前广泛使用的磁性吸波材料是铁氧体材料。“Broadband and thin microwave absorber of nickel-zinc ferrite/carbonyl iro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87(2009)708-711)公开了铁氧体和金属颗粒的吸波复合材料;“Dependence of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on Ferrite Volume Fraction in MnZn Ferrite-RubberComposites”(D.Y.Kim,Y.C.Chung,T.W.Kang,and H.C.Kim IEEETRANSACTIONS ONMAGNETICS,VOL32,NO2,MARCH1996)公开了铁氧体的电磁波吸波材料。然而,铁氧体材料的频带狭窄,密度大,吸收率低,并且其工作频率一般也很难达到GHz至几十GHz的特高频、超高频乃至极高频部分范围内的微波波段。

稀土元素作为“工业的维生素”,在材料的应用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710049468.X公开了稀土掺杂的以α-Fe为主的稀土铁基吸波材料。中国发明专利201010230672.3公开了平面型2:17稀土-3d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电磁波吸收材料,材料的易磁化方向与C轴垂直。中国发明专利201010230671.9公开了由稀土元素和铁氮构成的2∶17相的材料,材料通式为R2Fe17N3-。这些工作的吸波材料相对于铁氧体材料来说都有了显著的性能改善。

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1.吸收率不高,尤其是在5、6GHz以上的频段,难以达到有效吸收强度;2.工作频段范围窄,尤其是能够达到有效吸收率(<-20dB)的带宽范围更小;3.匹配厚度过大,通常为了达到满足基本工作需要的吸收强度需要匹配厚度在3mm以上,乃至最高达到6-7mm。这种情况使得现有的吸波材料在一些特殊领域,尤其是军用方面,几乎无法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可以在较薄匹配厚度对1GHz至100GHz高频电磁波具有显著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使用条件,实现精确调制工作频率的特性。

本发明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通式为R2Fe17NxCy,通式中R为稀土元素中的Y、Ce、Nd、Pr、Sm、Gd、Tb、Dy、Ho、Er、Tm、Lu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x和y分别为进入晶格间隙位置进行调制的氮、碳原子含量,0≤x+y≤9,且x和y不同时为0;所述电磁波吸收材料是将所述稀土元素R与铁元素混合熔炼制成R2Fe17型母合金坯,经粗破碎后引入间隙碳原子和/或氮原子对母合金晶体的磁性进行调制而得。

本发明优选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化学式为Nd2Fe17N3.3、Nd1.75Sm0.25Fe17N3.5、Nd1.65Sm0.35Fe17C2.5、Nd1.75Sm0.25Fe17N2C2.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