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89418.9 | 申请日: | 2014-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邓涵;邵春福;邓开建;林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落水 自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是社会中主要的代步工具,而许多车辆因天灾、人祸等事故掉进水中,由于车门难打开、车窗难弄碎、不会游泳等原因导致驾驶者溺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所述自救装置设置在汽车内,所述自救装置包括抽气筒、通气管和充气气垫;所述抽气筒的一端连接所述通气管的第一端,所述通气管穿过汽车顶部设有的孔,所述通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气气垫。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筒包括筒体、进气管口、进气口阀、出气管口、出气口阀、活塞和把手;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所述进气管口,所述进气管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通气管的第一端,所述进气管口的第二端设有所述进气口阀,所述筒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出气管口,所述出气管口一端设有所述出气口阀,所述筒体内设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所述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口连接有呼吸管。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垫上还设有感应器、充气装置和GPS定位报警装置;所述感应器电连接所述充气装置和所述GPS定位报警装置,所述充气装置通过管子连接所述充气气垫。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还设有倒钩。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汽车顶部设有的孔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还电连接有警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垫的表面设有警示图案层。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充气气垫通过通气管与车内相连,车内人员可通过管子呼吸得以生存等待救援或找准时机自救,同时水面充气气垫的GPS定位报警与警示灯有利于搜救人员及时发现车辆所在位置,争取宝贵救援时间。本发明设计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落水自救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落水自救装置的抽气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筒体1、通气管2、充气气垫3、倒钩4、进气管口5、进气口阀6、出气管口7、出气口阀8、活塞9、把手10和汽车11,抽气筒放置在汽车11内的顶部,抽气筒的筒体1的顶部制有进气管口5,进气管口5的第一端连接通气管2的第一端,进气管口5的第二端制有进气口阀6,筒体1的一侧制有出气管口7,出气管口7一端制有出气口阀8,筒体1内设置有活塞9,通气管2与汽车顶部设有的孔之间还装有密封圈,活塞9的一端连接把手10;通气管2穿过汽车11顶部设有的孔,通气管2的第二端连接充气气垫3,充气气垫3的表面设有红色闪光的警示图案层,充气气垫3通过管子连接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电连接感应器,感应器电连接GPS定位报警装置和红色闪光报警灯,通气管2第二端的末端设置有倒钩4。
工作原理:
当汽车11落入水中,充气气垫3上的感应器遇水后启动充气装置为充气气垫3充气,同时,感应器触发GPS定位报警装置以及红色闪光警示灯,充气气垫3漂浮到水面上后可实现GPS定位报警,同时红色闪光警示灯有效提醒周边人员事故发生位置。此时车内的驾驶者拉动把手10带动活塞9通过通气管2将水面上的空气抽到筒体1内,此时进气口阀6打开,出气口阀8关闭;筒体1充满空气后,推动把手10,此时进气口阀6关闭,出气口阀8打开,将筒体4内的空气注入到汽车11的车体内,汽车11内人员得以生存等待救援或找准时机自救,
假设汽车落水时,汽车离水面5m,抽气筒横截面半径2.5m,根据压强计算,抽取水面空气需要用的力为:
F=P水S=ρgh*πr2=1000*10*5*3.14*0.25*0.25=98.125N
抽取空气所需的力约为重10kg物体的重量,常人可以接受。
假设抽气筒长25cm,抽取一次的空气容量为:
V=Sh=πr2h=3.14*2.5*2.5*25=490.625cm3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约为500ml,则多次抽取的空气足够驾驶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4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光伏系统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弹簧式取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