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铒掺杂氟化镥锂晶体生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89301.0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洪佳琪;杭寅;张连翰;尹继刚;张沛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30B29/12 | 分类号: | C30B29/12;C30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氟化 晶体生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晶体材料的生长,尤其是一种铒掺杂氟化镥锂晶体的生长方法,该晶体可应用在1.45-1.65μm及2.65-2.85μm的调谐激光输出,在通讯、医疗、军事及科研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激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近红外1.54μm及中红外2.7μm中心波段的固体激光器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
稀土离子掺杂的晶体是获得近红外及中红外激光的有效途径之一。铒离子(Er3+)是激光晶体中颇为重要的激活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Er3+离子4I13/2→4I15/2的跃迁可产生1.54μm荧光发射,该波段正好在人眼角膜不透明的范围,是一种人眼安全的激光辐射;Er3+离子4I11/2→4I13/2的跃迁可产生2.7μm荧光发射,由于水对这个波段具有很强的吸收,使得光在生物组织中只有几个微米的穿透深度,对肌体的机械损伤、热损伤都很小,2.7μm波段激光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手术中的精确切割,甚至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也被广泛应用。
以Er3+离子为发光中心的激光基质晶体如YAG、LiYF4、Y2SiO5等已被广泛研究,与氧化物相比,氟化物基质晶体以其更宽的透光范围、更低的声子能量、更小的热透镜和热致双折射效应以及更大的储能性而备受关注。氟化物晶体中应用最广的就是氟化钇锂(LiYF4)晶体,与LiYF4同属四方晶系结构的LiLuF4晶体近来备受关注,与LiYF4相比LiLuF4晶体具有更低的声子能量(440cm-1),同时由于Lu离子和Er离子具有相近的离子半径和质量,不但可以实现高浓度掺杂,而且掺杂前后晶体的热导率变化很小,因此研究Er:LiLuF4激光晶体对发展1.45-1.65μm及2.65-2.85μm波段的调谐激光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Er:LiLuF4晶体生长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提拉法和坩埚下降法,两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都会带来由提拉或下降而产生的外部扰动,可能导致晶体内部应力的增加、缺陷的产生等危害,使晶体成品率下降;另外,两者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通入高纯惰性气体或氟化气氛,不仅使该晶体生长工艺复杂化,而且提高了晶体生长的成本,增加了对人员、设备及环境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铒掺杂氟化镥锂晶体的生长方法,该方法优点是:减少晶体生长时因提拉或下降而产生的外部扰动;采用严实密封的铂金坩埚后进行铒掺杂氟化镥锂晶体的生长方法,无需真空、通任何气氛和加压的条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铒掺杂氟化镥锂晶体的生长方法,其特点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选用纯度大于99.99%的原料LiF、LuF3和ErF3,按铒掺杂氟化镥锂晶体的分子式Erx:LiLu(1-x)F4进行配料并混合,其中x=0.5~15mol.%,为原料中Er离子占基质中Lu离子的摩尔百分数,选定x值后称量相应的粉末原料;
2)将所述的粉末原料混合后在300-350℃烘干处理4-6小时后,按每100g原料加0.02g脱氧剂聚四氟乙烯,放入壁厚为0.3-0.5mm、底部圆锥顶角为35-45°的铂金坩埚后严实密封,坩埚底部籽晶槽内放置籽晶;
3)将所述的坩埚置于温梯炉内,底部通冷却水以防止籽晶融化,升温至温梯炉下方热电偶测量温度为850℃进行化料4-6小时,炉内温度梯度保持在10-20℃/cm,然后以2-10℃/h的速率降温并生长晶体,生长结束后以20-35℃/h速率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盐酸西替利嗪的纯化方法
- 下一篇:具有影音功能之穿戴式电子表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