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反胶束分离分析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89061.4 | 申请日: | 2014-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钢;石金娇;贾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胶束 分离 分析 化妆品 着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化妆品是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它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很多化妆品如唇膏、口红、眼影、粉饼中都使用了着色剂。化妆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多数是合成染料,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如有的着色剂会引起过敏反应,还有的着色剂能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长期使用此类产品甚至可以诱发癌症。因此,建立与发展更可靠、更有效的快速准确测定化妆品中着色剂的分析方法,对于加强化妆品的品质监督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化妆品的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或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然而,在色谱检测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一般利用有机溶剂在超声的作用下进行萃取,之后萃取液经离心或过滤之后直接进行检测,或者经氮气吹干后进行萃取,再或者经固相萃取净化后进行检测。
这些方法中,直接进行检测的没有富集能力;氮气吹干后进行检测的方法净化效果不好,不能很好的除去杂质化合物;固相萃取法虽具有一些富集和净化的效果,但其选择性并不理想。
如果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成为反胶束。在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在外,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基团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此极性核吸收水后就形成了水池,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有的检测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富集能力不强,选择性差,杂质多,净化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检测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富集能力不强,选择性差,杂质多,净化效果不好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反胶束分离分析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
一种利用反胶束分离分析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将0.2g~0.5g含有着色剂的化妆品加入到离心管A中,然后加入0.5g~1g表面活性剂和5mL~15mL有机溶剂A,再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在超声频率为40KHz~80KHz下进行萃取3min~6min,然后加入5mL~15mL去离子水和1g~4g无机盐,在搅拌速度为2000r/min~3000r/min下搅拌至混匀,然后置于高速离心机中以4500r/min~5500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4min~6min,离心分离得到的上层液转移至离心管B中,再加入1mL~3mL有机溶剂B,然后置于摇床中,在温度为30~50℃和摇床转速为200r/min~300r/min下反萃取8min~12min,静置分层2min~5min,静置分层得到的下层采用0.45μm的滤膜过滤,过滤得到的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即完成利用反胶束分离分析化妆品中着色剂;
所述的有机溶剂A为异辛烷、正己烷、环己烷、异丙醇或正辛醇;
所述的有机溶剂B为甲醇、乙醇或乙腈;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本发明优点:①选择性高,使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不同种类的离子。反胶束萃取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正负电荷间的静电吸引。表面活性剂和被萃取物各自所带异性电荷数量越多,静电吸引作用就越强,从而越容易被带相反电荷的反胶束所萃取,从而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②富集能力强。最后进行反萃取的过程中,可以将着色剂富集到少量体积。③准确度高,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④精密度高,重现性好,RSD<6%。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一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利用反胶束分离分析化妆品中着色剂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0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