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呃逆病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7865.0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庆兰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呃逆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呃逆病的中药。
(一) 背景技术
呃逆病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伴吸气期门突然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异性声音,呃逆的特点是气从隔间上逆,气冲喉间,其声短促而频。呃逆病有轻重之分,轻者多不需治疗,重者才需治疗,若属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无明显兼证者,属轻者;若呃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则属较重者,需要治疗。胃火上逆导致的呃逆症状为: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对症治疗需要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现代医学对呃逆病缺乏有效地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往往贻误病情。
(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的治疗呃逆病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呃逆病的药物,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有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
生石膏3~6份,知母2~4份,北沙参1~4份,麦门冬1~3份,法半夏2~4份,竹茹1~4份,芦根2~5份,枇杷叶2~4份,淮山1~5份,柿蒂2~5份,甘草2~4份,竹叶3~6份,黄连1~4份,柴胡1~4份,葛根1~4份,埃蕾1~3份,繁缕1~3份。
本发明的配制方法如下:将上述中药用开水浸泡40分钟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2-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1、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0年至今,选取16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12至68岁,其中男63例,女105例。
(2) 治疗方法:
用本发明的药物用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次,10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及恢复快慢治疗1个月至6个月不等。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体征完全改善,饮食正常,心情舒畅;
显效:体征显著改善,饮食正常,心情舒畅;
有效:体征较为改变,偶感稍有不适,饮食接近正常,心情较为舒畅;
无效:体征无任何改变,症状如前。
(4) 治疗效果:
治愈14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本发明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能减少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总有效率达9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生石膏3克,知母2克,北沙参1克,麦门冬1克,法半夏2克,竹茹1克,芦根2克,枇杷叶2克,淮山1克,柿蒂2克,甘草2克,竹叶3克,黄连1克,柴胡1克,葛根1克,埃蕾1克,繁缕1克用开水浸泡40分钟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2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实施例2:
将生石膏5克,知母3克,北沙参3克,麦门冬2克,法半夏3克,竹茹3克,芦根4克,枇杷叶3克,淮山3克,柿蒂4克,甘草3克,竹叶4克,黄连3克,柴胡3克,葛根2克,埃蕾2克,繁缕2克用开水浸泡40分钟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4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实施例3:
将生石膏6克,知母4克,北沙参4克,麦门冬3克,法半夏4克,竹茹4克,芦根5克,枇杷叶4克,淮山5克,柿蒂5克,甘草4克,竹叶6克,黄连4克,柴胡4克,葛根4克,埃蕾3克,繁缕3克用开水浸泡40分钟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7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口腔炎型口臭的漱口水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清喉咽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