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6943.5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6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伦;朱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B25/00 | 分类号: | B23B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方 车床 快速 转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加工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圆形内圆车刀主要应用于加工零件内圆表面,其型号规格已系列化。在装夹内圆车刀时,通常需要配合与车刀外圆直径相配套的系列化夹套,这种装夹方式在六方刀塔上使用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四方刀塔上使用时则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四方刀塔没有为夹套设计相应的快速装夹接口,导致圆形车刀在四方刀塔上使用时,必须根据车刀刀体厚度加工出相应厚度的垫条,以达到内圆车刀的虚拟中心高度。在使用垫条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圆车刀与四方刀塔之间没有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垫条通常也没有定位功能,在装夹时需要人工调整车刀的加工中心点,一旦中途重新装刀则需再次找正车刀中心点,不但增加了加工的辅助时间,而且会影响到零件加工的尺寸精度;二是垫条零件不利于系列化保存管理,而且在装夹车刀时存在导致刀体变形的可能;三是当垫条数量过多时,加工时容易产生振动,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因此,为了简化操作、提高效率,设计一种四方刀塔上专用的夹套快速装夹接口是工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可准确固定圆形内圆车刀与车床四方刀塔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可系列化生产,兼具通用性和经济性,有效解决了圆形内圆车刀在车床四方刀塔上快速装夹和定位问题。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和夹持头,所述把手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固定相连,通过把手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上,把手“L”形右端面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相贴合,把手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内部设有中心通孔,夹持头上表面上设有三个螺栓孔,螺栓孔位于中心通孔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的孔径尺寸与夹套的外圆尺寸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长度与夹套的长度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宽度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尺寸相配合,把手与夹持头底端平齐,通过夹持头装夹夹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转接装置可实现刀具的机外对刀,而不必将刀具固定于刀塔上以后再进行对刀,且能够方便调整刀杆的长度;同时可满足车刀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要求,从而保证了车刀的后角角度,减小了车刀后刀面与工件间的摩擦,提高了刀具寿命和工件加工质量;也可保证刀杆中心线与进给方向的垂直度,有效防止车刀主偏角和后偏角角度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夹套3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组装夹套3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装夹于车床四方刀塔6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把手,2.夹持头,3.夹套,4.紧固螺栓,5.转接装置螺栓,6.车床四方刀塔,7.圆形内圆车刀,11.把手“L”形右端面,21.中心通孔,22.螺栓孔,23.夹持头上表面,24.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31.夹套长槽,32.夹套上平面,33.紧固螺栓孔,34.夹套通孔,61.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62.车床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及解释,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设计的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简称装置或转接装置,参见图1-4)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1和夹持头2,所述把手1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2固定相连,通过把手1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6上,把手“L”形右端面11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61相贴合,把手1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6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2内部设有中心通孔21,夹持头上表面23上设有三个螺栓孔22,螺栓孔22位于中心通孔21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21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21的孔径尺寸与夹套3的外圆尺寸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长度与夹套3的长度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宽度与车床四方刀塔6的尺寸相配合,把手1与夹持头2底端平齐,通过夹持头2装夹夹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6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