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6068.0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8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伟;敖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循天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43 | 分类号: | C03B5/43;C03B5/23;C03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徐州市金坛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隔热 节能 保温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窑炉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
背景技术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按煅烧物料品种可分为陶瓷用窑炉、水泥窑、玻璃窑、搪瓷窑等。而玻璃窑炉是散热占了总投入热量的大部分,窑炉的保温设计、结构技术及所用材料对保温效果起了很大作用,所以玻璃窑炉结构需要科学设计保温结构及选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利用设置在炉池壁内的气凝胶保温,有效防止热量损失,节省能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包括炉池、设置在炉池底部的集液槽,所述炉池包括设置在外层的固定砖体、设置在内层的耐火砖体、设置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气凝胶隔热层及设置在气凝胶隔热层与耐火砖体之间的弹性砖体层;所述的炉池侧壁设置有入料口、增氧喷枪及若干个蓄热式燃烧嘴;所述的增氧喷枪是与外部增氧系统连接;所述的蓄热式燃烧嘴是与外部燃气系统连接;所述的蓄热式燃烧嘴上设置有燃气流量调速阀;所述的氧喷枪上设置有氧气流量调速阀及氧气流量表;所述的炉池顶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上设置有活动封盖;所述炉池的池底是由两边向中间倾斜的“V”字型池底结构;所述的“V”字型池底结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控阀门;
所述集液槽侧壁腔内设置有相互接通的水流通道;所述的水流通道是与循环水冷系统相互连接;所述的集液槽一端连通有真空泵装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循环水冷系统包括水箱、与水流通道连通的两个水管及设置在水管上的水泵。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弹性砖体层是耐高温有机硅弹性体制成。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V”字型池底结构的倾斜面角度是3~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利用设置在炉池壁内的气凝胶保温,有效防止热量损失,节省能源,采用“V”字型池底结构,有利于炉内液体收集至集液槽,利用循环水冷系统,其结构合理,高效降温,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炉池,11、固定砖体,12、耐火砖体,13、气凝胶隔热层,14、弹性砖体层,15、“V”字型池底结构,151、出料口,152、电控阀门,16、通气孔,161、活动封盖,2、集液槽,21、水流通道,3、入料口,4、循环水冷系统,41、水箱,42、水管,43、水泵,5、增氧喷枪,51、氧气流量调速阀,52、氧气流量表,6、蓄热式燃烧嘴,61、燃气流量调速阀,7、真空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凝胶隔热节能保温式玻璃窑炉,包括炉池1、设置在炉池1底部的集液槽2,所述炉池1包括设置在外层的固定砖体11、设置在内层的耐火砖体12、设置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气凝胶隔热层13及设置在气凝胶隔热层13与耐火砖体12之间的弹性砖体层14;所述的炉池1侧壁设置有入料口3、增氧喷枪5及若干个蓄热式燃烧嘴6;所述的增氧喷枪5是与外部增氧系统连接;所述的蓄热式燃烧嘴6是与外部燃气系统连接;所述的蓄热式燃烧嘴6上设置有燃气流量调速阀61;所述的氧喷枪5上设置有氧气流量调速阀51及氧气流量表52;所述的炉池1顶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6,通气孔16上设置有活动封盖161;所述炉池1的池底是由两边向中间倾斜的“V”字型池底结构15;所述的“V”字型池底结构15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51;所述的出料口151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控阀门152;所述集液槽2侧壁腔内设置有相互接通的水流通道21;所述的水流通道21是与循环水冷系统4相互连接;所述的集液槽2一端连通有真空泵装置7。
所述的循环水冷系统4包括水箱41、与水流通道21连通的两个水管42及设置在水管42上的水泵43。
所述的弹性砖体层14是耐高温有机硅弹性体制成。所述的“V”字型池底结构15的倾斜面角度是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循天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循天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6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