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实心玻璃球折射太阳能发电路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85302.8 | 申请日: | 2014-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何泽敏;李蝶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建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H02S20/32;H02S40/22;F21W131/103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4 | 代理人: | 陈立荣 |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跟踪 太阳 方位角 实心 玻璃球 折射 太阳能 发电 路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实心玻璃球折射太阳能发电路灯。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产品运用很多,太阳能路灯就是其中一种。太阳能路灯是在原有路灯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供路灯照明用,既减少了线路的铺设,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太阳能资源。但是,目前的太阳能路灯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太阳光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具有一定的折射角度,太阳能转换率不高;为了满足充足的电能供给,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均做得很大,既增加成本,又影响美观。2、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路灯上,其安装方向和安装角度是一定的,而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其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位置是不同的,这就使得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充分利用到太阳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实心玻璃球折射太阳能发电路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实心玻璃球折射太阳能发电路灯,包括实心玻璃球、支撑柱、玻璃球支撑杆、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GPS接收模块、微处理器和光敏传感器;
所述支撑柱可转动地安装在路灯主杆上,在支撑柱与路灯主杆之间设有第一电机驱动模块;玻璃球支撑杆倾斜安装在支撑柱上,在玻璃球支撑杆的两端、且位于玻璃球支撑杆的内侧分别固定设有玻璃球固定栓;实心玻璃球通过玻璃球固定栓固定安装在玻璃球支撑杆内;在玻璃球支撑杆内侧设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第二电机驱动模块上、且靠近实心玻璃球焦点的位置;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负载控制器电连接,负载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GPS接收模块、光敏传感器、第一电机驱动模块和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均与微处理器连接;
GPS接收模块用于获取该路灯所在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并将该地理位置发送给微处理器;
光敏传感器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其对太阳能电池板上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接收GPS接收模块的输入的位置和时间信号,处理后驱动第一电机驱动模块和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动作;接收光敏传感器的光照强度信号,处理后驱动第二电机驱动模块动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实心玻璃球相当于透镜,其具有聚光的作用。实心玻璃球为透明球体结构,其可以吸收大于180度的太阳光能,并将其聚集为一点,大大增加了光照强度。在靠近实心玻璃球焦点位置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吸收比普通太阳直射光强几倍的光照强度,而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化效率和所吸收的光照强度成正比,因此,用透明玻璃球对光照进行聚光可以大大的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从而减少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A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控制系统框图;
图5为光敏探头布置位置示意图。
其中,1为实心玻璃球,21为玻璃球支撑杆,22为玻璃球固定栓,23为滑槽,3为支撑柱,41为第一电机驱动模块,42为第二电机驱动模块,51为太阳能电池板,52为光敏传感器,6为路灯主杆,7为照明灯支撑杆,8为LED灯,9为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5:可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的实心玻璃球1折射太阳能发电路灯,包括实心玻璃球1、支撑柱3、玻璃球支撑杆21、太阳能电池板51、蓄电池9、负载控制器、GPS接收模块、微处理器和光敏传感器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建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广建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5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