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84398.6 申请日: 2014-06-23
公开(公告)号: CN104069414B 公开(公告)日: 2017-12-15
发明(设计)人: 何镔 申请(专利权)人: 天长市中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9064 分类号: A61K36/9064;A61P1/04
代理公司: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代理人: 程笃庆,黄乐瑜
地址: 239300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胃药 组合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胃病治疗药物组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反流性食管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人群发病率增加,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发生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表现为:1、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2、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3、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4、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目前西医对此多采用抑酸剂、胃肠动力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对症治疗,临床复发率高,尤其是治疗敏感患者疗效较差,临床运用质子泵抑制剂依赖是目前技术难点。针对此状况目前无特效中医药制剂治疗,尤其是肝胃郁热、痰气交阻病因病机,是其主要症证类型,特别是在临床中具有缓解胃脘阻胀、嗳气反酸、嘈杂、食道灼热痛、胸脘痰阻等症状,运用中医的重要特色辨证论治是依据具体的病情,辨病和辨证相互配合使用,以制定一个贴切病情的治疗方案。

CN 103495142A涉及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病的中药汤剂,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陈皮5-11、川楝子8-14、麦冬5-11、生姜5-11、白芍8-14、鸡矢藤5-11、延胡索5-11、红花6-12、元胡6-12、栀子6-12、白术5-9、败酱草8-14、菊花8-14、积实6-12。

CN 101829310B提供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备:半夏5-11、党参8-14、吴茱萸5-11、干姜5-11、茯苓8-14、黄芩5-11、黄连5-11、代赭石6-12、海螵蛸6-12、枳壳6-12、甘草5-9、柴胡8-14、白芍8-14、竹茹6-12。

CN 103638280A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赤芍5-11、鹤虱8-14、女贞子5-11、香附5-11、萆解8-14、侧柏叶5-11、天冬5-11、莱菔子6-12、鬼针草6-12、栀子6-12、佛手5-9、小茴香8-14、蒲黄8-14、延胡索6-12。

但上述三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在治疗上达到了一定的药效,但药效稳定性差,对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相对较困难,而现有的西药副作用较大,不能标本同治,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临床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病情复发和对质子泵抑制剂依赖作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

发明内容

基本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组方严谨,从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症状,可减少患者病情复发和对质子泵抑制剂依赖作用,而且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炒柴胡5-7份,黄芩9-11份,木蝴蝶1-3份,炒白芍14-16份,炒白术9-11份,炒枳壳9-11份,茯苓14-16份,法半夏9-11份,蒲公英14-16份,砂仁1-3份,川厚朴9-11份,藿香9-11份,紫苏梗9-11份,大贝9-11份,白芨9-11份。

柴胡,常用解表药,发散风热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一般柴胡采用醋法炮制: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其中每100斤柴胡,用醋12斤。用醋炮制后会降低柴胡的发散性,增加其收敛作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的一种植物,属于半野生半家种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中医院,未经天长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4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