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射光源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4360.9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3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费志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塔可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射 光源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光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光学实验测量中,利用二极管发出的光测量的实验结果,由于光源采用的双色发光二极管具有温度漂移特性,系统温度的变化将引起光强的变化,从而影响测试结果。同时,不同双色发光二极管自身特性的差别导致每一组的数据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就要设计一种控制电路控制双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以消除温度漂移带来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温度漂移的发射光源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射光源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和放大器,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两个并联的发光二极管LED_1和发光二极管LED_2,发光二极管LED_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36和电阻R40,电阻R4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在接地的电容C10上;所述发光二极管LED_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39和电阻R41,电阻R4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7的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在接地电容C24上;所述发光二极管LED_1的发射极和发光二极管LED_2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在电感L7上;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3输入工作控制信号S1,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34输入工作控制信号S2,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LED_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_2的负极均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7连接放大器U3B的输出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38输入工作控制信号PWM,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放大器U3B的反相输入端和接地的电阻R43,放大器U3B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有电阻R46、接地的电容C32和接地的电阻R7,电阻R46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3A的输出端,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7输入数模转换控制信号D/A,且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还连接接地的电容C36,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感L7和放大器U3A的一端连接电源AV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电压有规律变化,能实时消除温度漂移的影响,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射光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发射光源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和放大器,发光二极管包括两个并联的发光二极管LED_1和发光二极管LED_2,发光二极管LED_1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36和电阻R40,电阻R4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6的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在接地的电容C10上;发光二极管LED_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基极分别连接有电阻R39和电阻R41,电阻R4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7的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在接地电容C24上;发光二极管LED_1的发射极和发光二极管LED_2的发射极共同连接在电感L7上。
电阻R3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3输入工作控制信号S1,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34输入工作控制信号S2,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塔可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塔可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4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3,3,3-四氟丙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