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用苹果充电宝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81616.0 | 申请日: | 2014-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7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苹果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充电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同时进行手握式充电和常规充电的苹果系列产品专用充电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虽然乔布斯已经离去,但是苹果的风潮依旧席卷全球,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设计一项能够搭载苹果快车的产品,这样对经济效益有很好的促成效果。因此,我设计了一款针对苹果设备应运而生的充电产品。我设计的苹果充电器能够进行两种方式的充电,一种是常规USB模式充电,另一种是手握式充电,而产品要延续苹果精致的做工风范,满足大众对特立独行的美式风格的追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没有这样的结合型产品。
通过进行网上学习,国内的手握式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它大多应用在手电筒的设计中,现在已经有人把它引入手机设备的充电模式中,而且这种手握式充电是通过人力发电的方法,是环保低碳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手握式充电不能进行长期充电,手握的方式会使得使用者产生疲劳感并且造成首长酸痛;而普通充电器应用的,是节省空间财力的聚合锂电池,对低于标准的电池进行即时的充电,能够提供大量的电,也是采用环保的方式。如上三种产品在各自设计的技术领域都是采用了比较有效而新颖的发方式,达到了各自的目的。而本发明打算将此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加上仔细研究。过的苹果系列参数,把充电器改造为专门给苹果系列充电的精品。
但是现在已有专利的不足确是十分的明显的,单纯的考虑了户外紧急使用时的应急充电模式,却没有想到手握式的充电是效率很低的,紧急用一下自然是没问题,但是满足苹果类产品的休闲娱乐模式是远远不足的;而单纯的使用USB经典充电方法,不能满足紧急的户外需求。不仅如此,现在的产品大众化,不够精致,不能满足用户对精品的需求。因此,我设计了苹果两用充电器,既保留了经典模式的效率,也加入为应急的需求所打造的手握充电模式。其次,本产品有很好针对性,为苹果系列设计,内置系数都参照苹果的需求,这样对于普通人买的高价苹果产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因为充电带来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经典充电模式和手握充电模式的多元充电工具,解决了户外充电不便和手握式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苹果用户的精品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引入充电宝所使用的经典充电模式,即由聚合物锂电池作为储电单元。其本身就是一个锂电池聚合物的存电装置,通过IC芯片进行电压的调控,再通过连接电源线充电或储电然后可以将贮存的电量释放出来。这种充电宝不带任何扩展功能,只能进行充放电,采用软包装电芯,属于专业的外置便携式充电宝,其内部结构可以打包进行移植。但是,经典充电宝在面对其电量已经耗完,而又恰逢紧急用电情况的时候,它束手无策。因此,本品又引入了手握式充电方法,即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具体而言是用三个小小的纽扣电池,一个线圈,一个永磁铁,还有整流二极管。线圈与整流二极管连接,当永磁铁在线圈中来回运动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在经整流给纽扣电池充电。这样通过两套充电系统就可以满足户外充电和应急充电,也不需要购买者携带多种工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转换开关,很好的结合了经典充电模式和手握充电模式,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不需要使用者携带过多的充电设备,而且其参数设置严格按照苹果而设计,不会对产品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用苹果充电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两用苹果充电宝,握柄(1)、导线(2)、导线(3)、整流电路(4)、充电宝外壳(5)、导线(6)、导线(7)、USB接口(8)、转换开关(9)、滑动触头推钮(10)、电极触头(11)、弧形弹簧(12)、弧形弹簧(13)、压盖弹簧(14)、透明塑料压盖(15)、电池槽(16)、电极触头(17)、滑动触头推钮(18)、导线(不联通电池槽)(19)、经典充电电路包(含有电磁体)(20)、USB接口(21)、发电机触头(22)、发电机(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1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