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绳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1292.0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云;薛矛;王国忠;曾武;曾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海恬 |
地址: | 528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辅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绳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绳头类产品在服装及鞋帽上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类常见的服装辅料。然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绳头类产品款式和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只用于实现衣物束紧,而难以起到装饰作用。
随着人们对服饰美观要求的提升,传统的辅料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又采用注塑的方式在绳头外部包覆塑胶,以丰富绳头产品的外观和手感。
但是,常规注塑方式是先将绳身剪断,形成具有端头的绳带,随后将该绳带的端头放入模具型腔内,以注塑的方式成型出具塑胶包覆层的绳头。然而,在该方式中,由于绳头的端头未固定,在注塑过程中极易产生偏移,如果偏移过大,则塑胶层的侧壁太薄,影响产品质量,甚至绳带露于塑胶层之外而形成废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连续自动化生产注塑绳头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保持绳带在塑胶部件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提高绳头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绳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料:取塑胶原料、色料、功能助剂和加工助剂按重量份比为70~100:0~10.0:0~10.0:0~10.0混合,即得注塑原料,该注塑原料与绳带之间的剥离力为3N/25mm~6N/25mm;
牵引定位:将绳带贯穿模具型腔两端的穿绳孔,并对绳带两端分别施加拉力,保持绳带绷紧状态,且使绳带直径经绷紧拉伸后与穿绳孔直径一致;
注塑:将注塑原料注入模具型腔内,注塑形成包覆于绳带外周的塑胶层;
剪裁:在预定位置将绳带或塑胶层切断,形成包覆有塑胶层的绳头。
本发明的一种注塑绳头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绳带指定位置上注塑附上塑胶层而得到注塑绳头,并通过对注塑原料各组分的选择和配比的改变,可实现软硬度、手感、功能效果、色彩的调整;其中,硬度主要由塑胶原料决定,塑胶原料可以是单一材质的塑胶原料,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塑料原料复合而得,选料时,优选与最终产品硬度相差邵氏±5度的塑胶原料,且为了保证制得的绳头上塑胶层与绳带之间结合紧密,避免脱落,应确保该注塑原料与绳带之间的剥离力为3N/25mm~6N/25mm。同样的,为了确保制得的绳头上塑胶层的耐用性,选料时应选择磨耗≤5mg/cm2(CS17,500g,1000R)的原料。并且,通过对剪裁位置的改变,并配合以相应的后处理步骤,可实现末端封端、末端齐平或末端散头等外观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本发明通过将绳带两端固定,避免了在注塑过程中绳带产生偏移的问题,能够使绳带居于塑胶层的中心位置。然而,在该制备方法中,对绳带两端所施加的拉力大小非常重要,该拉力既要使绳带保持绷紧的状态,又要避免由于拉力过大后使绳带直径收缩小于穿绳孔的直径;如绳带仅是保持拉直但并没有绷紧的状态,则在注塑过程中,仍然存在绳带偏移的可能;而如绳带两端的拉力过大,是绳带被完全绷紧至直径收缩小于穿绳孔,则在注塑过程中,注塑原料会由绳带和穿绳孔之间的间隙溢出,附着于绳带其它位置,产生残次产品;同样,绳带被完全绷紧后其直径也不应大于穿绳孔,否则易被模具压合而破损。
上述对绳带两端施加拉力可用绳带牵引机实现,也可采用人工进行拉绳。而利用绳带牵引机拉绳还可实现自动定位和定长的效果,利于全自动化生产的进行。且本发明人通过对服装行业中常用的棉、麻、草、布、棕、化纤和其他组合物编制而成的绳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得到将牵引机拉绳的拉力控制在50~400N范围内能够获得较佳的拉绳效果。
上述注塑步骤中,所采用的注塑机可以是单色注塑机或多色注塑机,一次注塑实现一种或以上颜色的塑胶注塑。并且可通过改变模具型腔的形状,实现圆球形、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棱柱、棱锥、棱台、圆台、圆环体,或各种形状塑胶的注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裁步骤中,在包覆有塑胶层的部分将绳带切断,形成环形塑胶层包覆绳带的断面;
在剪裁步骤之后,还包括补胶封端步骤,该补胶封端步骤为:将剪裁好的绳头置于模具型腔内,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在所述断面上形成塑胶封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1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记录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铸型尼龙件模具液体导热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