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酸洗废液除硅污泥的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79961.0 | 申请日: | 2014-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熊天庆;熊新宇;唐胜卫;远洋;石入峰;陈志海;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华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酸洗 废液 污泥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的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铁酸洗废液除硅污泥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酸洗废液除硅污泥是指酸洗液中和脱硅,过滤后得到的硅污泥,简称硅污泥。
硅污泥的主要成份是Fe(OH)3,Fe(OH)2,FeCl2,NH4Cl等,全铁含量40%-50%,颜色呈黄色。国内基本采用填埋处理,费用高,资源浪费,易产生二次污染,另外有些单位将该污泥与碱性炉灰混合进入钢铁烧结系统,现场有刺激性气味,而且炉条有堵塞现象。
申请号:201110278314.4,发明名称为“钢铁酸洗废水中和处理后污泥的再生利用和回收四氧化三铁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钢铁酸洗工业废水处理后的废弃污泥经过脱水后再次循环利用和回收四氧化三铁的技术方法。本方法是将钢铁酸洗工业的酸洗废酸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工业废弃污泥,经脱水后再次作为碱性药剂对废酸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去除废酸水中的游离酸,使酸水pH值达到6-7的中性后和污泥在加温的条件下合成四氧化三铁磁性污泥沉淀,将沉淀用压滤机液固分离后得到金属铁含铁量50%以上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滤饼,作为回收用于钢铁冶炼的矿粉原料。
但是该方法并没法除去废酸中的硅,废液依旧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产生二次固废。
目前现有技术对于钢铁酸洗废液脱硅后的污泥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铁酸洗废液除硅污泥的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向反应釜投入硅污泥和工业盐酸,硅污泥和工业盐酸的质量比为1:2,边升温边进行搅拌,温度控制在50-65℃;
步骤二、步骤一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常温,按照硅污泥与氯酸钠质量比1:0.017投入氯酸钠;
步骤三、调节整个反应物的酸碱性,控制HCl含量≤0.5%;
步骤四、冷却过滤去除结晶杂质,回收氯化铁、氯化铵。
步骤二中的常温为25℃;
步骤二中投入氯酸钠时,反应温度不超过60℃。
步骤三中控制HCl含量的方法为加入碱液中和。
步骤三中控制HCl含量的方法为控制工业盐酸的投放量。
本方法是钢铁酸洗废液酸再生除硅污泥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对有效全Fe做了利用了,又解决了该污泥废液的处置问题,无二次固废产生,生产的液体氯化铁有效铁含量在8%以上,在污水处理行业中能广泛应用,产品成本为市场销售产品的40%。
附图说明
图1方法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通过外购盐酸槽向反应釜添加工业盐酸。
本发明先向反应釜投入污泥,再向其中投入工业盐酸,硅污泥和工业盐酸的质量比为1:2,边升温边搅拌反应,温度控制在50-65℃,待反应完全后,即体系内的Fe(OH)3、Fe(OH)2转变为FeCl3、FeCl2为反应完成,之后冷却至常温,最佳温度是25℃,然后开始硅污泥与氯酸钠质量比1:0.017投入氯酸钠(利用冷却方式,反应温度不超过60℃),将FeCl2氧化成FeCl3,体系中Fe2+含量≤0.1%为氧化完全,然后调节体系物料酸碱性,控制HCl含量≤0.5%,控制盐酸含量的方式有一种,一种是控制工业盐酸的投入量,另一种是以碱液中和。在进行冷却过滤去除结晶杂质等,滤液即为氯化铁产品,滤渣进一步回收氯化铵等产品。
本方法是钢铁酸洗废液酸再生除硅污泥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对有效全Fe做了利用了,又解决了该污泥废液的处置问题,无二次固废产生。
按照硅污泥200g,工业盐酸400克,氯酸钠3.29克,磷盐酸6克的量进行反应,最终反应后总质量为609.29克,有效铁含量为9.83%,HCl0.3%,二价铁0%,无结晶回收。生产的液体氯化铁有效铁含量在8%以上,在污水处理行业中能广泛应用,产品成本为市场销售产品的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华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华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9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