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9243.3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8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平;林彦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源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5231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接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尤指壳体内部为定位有对接模块,并于壳体与对接模块外部套接有滑套,便可拉动滑套向后位移,并由滑套前方处顶推部的抵持凸轮推顶于对接座顶部弹性扣片的抵压部产生向下弹性变形,同时使凸扣脱离于光纤适配器的扣槽处形成释放状态,即可将对接模块自光纤适配器内轻易退出。
背景技术
现今通讯科技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并利用电话、网络等通讯设备的架设,以提供传送资料与实时连络的便利性,且该通讯设备的传输主要将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缆线作为信号传输线路,其中又以光信号传输的方式最为快速,而光信号传输介质是为光纤缆线,并具有相当强的抗电磁、噪声干扰的能力,以及带宽高、重量较轻、传输距离远与保密性良好等优点。
再者,一般小型封装的光纤连接器为具有多种型式,其中广泛被业界所采用的是SC、LC型式,且LC型式光纤连接器因为具有6.25mm纤芯间距、1.25mm纤芯对准,以及二个LC型式单工接头可组构成一个双工接头,使LC型式光纤连接器不仅具有尺寸及组装对位上精准的优势,更具有单工、双工传输应用上的弹性,而多个光纤连接器的光纤接头间大都是利用光纤适配器通过其内部的开口套管进行对准连接,并可依实际需求采用陶瓷套管或铜套管等材料,具有高精度尺寸与机械耐久性及极低的插入损耗和反射损耗等,且可确保光纤跳线光信号损失非常小,请参阅如图14所示的第一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旧式的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单工接头,该连接器本体A的对接头A1后方处为结合有套体B及光纤缆线C,并于对接头A1顶部设有一闩锁片A11,便可将连接器本体A利用对接头A1的闩锁片A11扣持于光纤适配器内来防止松脱,惟该连接器本体A欲退出时,需要先向下按压于闩锁片A11下压,再向后拉动对接头A1予以拔出,此种连接器本体A的按压与拉动方向不同,便会造成闩锁片A11解锁的操作上较为困难且不便,而连接器本体A高密度连接的应用中,使用者可能难以将手指伸入设备的安装空间中来按压对接头A1的闩锁片A11进行解锁。
请参阅如图15所示的第二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双工接头,该连接器本体A的二个对接头A1内部为分别设置有校准套管A2、弹性元件A3及链接件A4,并于连结件A4外部结合有壳体D的基座D1与后盖D2,且基座D1与后盖D2后方处的套合部上结合有套体B的迫紧套筒B1及光纤缆线C,而光纤缆线C内部所具有二条圆形光纤C1为穿过迫紧套筒B1后,再分别插入对接头A1内的校准套管A2中进行对接,惟该光纤缆线C安装后便难以将壳体D再进行拆卸,进而造成二个对接座A1位置无法再进行交换来改变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的极性。
请参阅如图16所示的第三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可切换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双工接头,该第三现有光纤连接器为近似图15所示的第二现有光纤连接器,其主要差异在于壳体D的基座D1二侧处为设有相对的多个导槽D11,并于基座D1上方的后盖D2二侧内壁面处设有位于轨槽D11内的多个滑块D21,当使用者向后拉动于后盖D2二侧处,可使后盖D2的滑块D21沿着基座D1的导槽D11作滑动位移,再向上拉动于后盖D2,让使用者可将后盖D2开启,然后便可以交换连接器本体A的二个对接座D1的位置,而二个对接座D1位置被更换后,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的极性亦随的改变了,惟该连接器本体A的对接头A1欲退出时,仍需要先向下按压于后盖D2顶部向前斜伸的按压片D22,使二个对接头A1的闩锁片A11受到按压片D22推顶的作用后下压,才能向后拉动于后盖D2连带将对接头A1拔出,整体解锁的操作上需要更加用力按压而显得相当困难与不便外,且该后盖D2拉动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滑块D21沿着基座D1的导槽D11作滑动位移,导致后盖D2可能产生开启或松脱的情况发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另,后盖D2的按压片D22配合对接头A1的闩锁片A11将增加整体的高度,不但将造成使用者不易抓握,且因后盖D2的按压片D22可供手指按压的部位很靠近闩锁片A11位置,并于高密度连接设备有限的安装空间中亦不利于手指按压进行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源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源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9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