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79186.9 | 申请日: | 2014-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5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 发明(设计)人: | 薛强;王平;李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治河 |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泥土 修复 评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属于土壤修复后评价设备类。
背景技术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污染严重,急需治理。
在所有重金属污染泥土壤修复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技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处理效果最好的修复技术,也是美国环境保护部推荐的目前重金属污染泥泥土“最有效的”修复技术。然而,目前固化/稳定化处理重金属污染泥土的有效性主要基于固化体的短期浸出毒性的验证,而对于固化体中重金属的长期浸出特性鲜有研究,即说明固化/稳定化技术的长期环境风险有待验证,这是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唯一缺陷。
通过现场试验评价固化体的长期环境风险,不仅操作难度大,费用消耗多,而且试验周期过长,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对于固化体长期环境风险的急迫性,因此,重金属污染泥土固化体加速腐蚀试验是在短期内评价固化体长期环境风险最为有效而且最具经济性的选择,也是重金属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最具前瞻性的方法之一。
目前进行加速腐蚀试验的设备比较典型的就是动态腐蚀仪,但目前动态腐蚀仪具有以下几个缺陷:1)目前的动态腐蚀仪主要针对岩石、金属试片的腐蚀速率测定,还没有针对重金属污染泥土固化体加速腐蚀试验相适应的实验设备;2)目前的动态腐蚀仪仅有一个反应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试验条件下仅能一次测试一个试样,进行平行测试时试验周期长,且难以控制不同平行试验间的认为误差;3)当前反应釜控制与反应反应釜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多位于反应釜外壁与加热片之间,未能正确地反应反应釜内溶液的真实温度;4)反应釜内没有内部试样以及腐蚀溶液的监测装置,不能实时监测动态腐蚀过程中,反应釜内部试样与溶液的变化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为了提供一种试验周期短、实验误差小、测试精度高且能实现腐蚀过程的动态监测并专用于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的试验系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污染泥土修复后评价系统,包括支架、控制与显示面板、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反应釜、搅拌系统,所述的反应釜为六个,分两排平行等间距分布于支架的仪器台面上,反应釜内壁设置有两个对称凹槽,温度传感器、电导率电极设置在左侧凹槽内,pH电极、氧化还原电位电极设置在右侧凹槽内,反应釜外壁上包裹有加热片、保温层和反应釜保护壳,加热片位于反应釜外壁和保温层之间,反应釜保护壳位于保温层外侧,反应釜与气压源之间通过高压管线连接,高压管线上设置有进气阀及压力传感器,高压管线上还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阀,搅拌系统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支架、磁力耦合器、搅拌轴与搅拌叶轮,磁力耦合器安装在釜盖上方中心处,磁力耦合器下部连接搅拌轴,搅拌轴位于反应釜内,搅拌轴下端设置搅拌叶轮,磁力耦合器上端通过皮带与伺服电机相连,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支架固定于仪器台面上,反应釜底部有试样台,试样台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设置有阀门;
控制与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六组控制显示开关和六个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每个反应釜中的加热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H电极、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及伺服电机与对应的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导线连接;
每一组控制显示开关分别为温度调节显示开关、压力显示屏、转速调节显示开关、溶液参数显示屏,温度调节显示开关、压力显示屏、转速调节显示开关、溶液参数显示屏分别与对应的信号采集与转换系统3导线连接。
所述的电导率电极、pH电极及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均采用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电极。
所述的试样台呈中空网状正方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9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