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香防水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78765.1 | 申请日: | 2014-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9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戚文志;赵文昌;胡广国;朱成富;耿世周;陈兵;高俊杰;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蓼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3/52 | 分类号: | B27K3/52;B27K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7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香 防水 杞柳 编织 材料 浸泡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工艺品用材料改性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香防水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藤条、柳条、竹条、各类秸秆等天然编制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产品远销国内外,极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它们的生物特质,存在易燃、易裂、易虫蛀腐烂等缺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质,使其更易加工和运输储存,提高观赏价值和实用性能,常用的处理手段是采用改性液对材料浸泡处理,因此,改性液的配制尤为重要,理想的改性液需要具备环保无毒、改性效果持久、不影响美观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芳香防水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以改善杞柳的使用性能,达到防水增香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芳香防水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聚磷酸钠10-12、焦磷酸钠25-28、双乙酸钠4-5、咪唑啉1-2、苯基硅油0.5-1、木质素磺酸钠5-8、香兰素0.1-0.2、水250-300、助剂4-5;
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次磷酸钠10-12、透明质酸钠2-3、偏硅酸4-5、山梨糖醇5-6、花雕酒12-15、茶树精油1-2、吐温80 1-2,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吐温80与花雕酒混合,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茶树精油,搅拌分散20-30min后,加入透明植酸钠、山梨糖醇,继续搅拌15-20min,最后加入其它剩余物料,搅拌30-40min,制成膏状,即得助剂。
所述的一种芳香防水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先将水加热至50-60℃,加入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双乙酸钠、木质素磺酸钠、香兰素,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其它剩余物料,搅拌分散40-50min,即得浸泡液。
所述的一种芳香防水的杞柳编织材料用浸泡液及其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为:将杞柳编织材料完全没入上述浸泡液中,保温密闭浸泡18-20h,取出清水洗净自然晾干或烘干即可。
本发明的浸泡液优点在于:首先,其采用的原料均为环保成分,不含挥发性毒性有机物成分,不污染使用环境;其次,原料中的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双乙酸钠等有效成分能够提高杞柳的保色防腐能力,提高材料的耐热能力,防止高温色变,咪唑啉、苯基硅油等原料能够提高材料的柔软度和防水耐热能力,材料更易编织,安全性能更高。本发明浸泡液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简单,化学性能稳定,废液回收处理简单,处理后的杞柳编织材料柔韧坚韧不易断裂,加工过程省时省力,产品防腐耐热,气味宜人芬芳,色泽明亮持久,经久耐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得:三聚磷酸钠12、焦磷酸钠25、双乙酸钠4、咪唑啉1、苯基硅油0.5、木质素磺酸钠8、香兰素0.1、水300、助剂5;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次磷酸钠12、透明质酸钠3、偏硅酸5、山梨糖醇5、花雕酒15、茶树精油1、吐温80 2,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吐温80与花雕酒混合,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茶树精油,搅拌分散30min后,加入透明植酸钠、山梨糖醇,继续搅拌20min,最后加入其它剩余物料,搅拌40min,制成膏状,即得助剂。
本实施例的浸泡液制备方法为:先将水加热至50-60℃,加入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双乙酸钠、木质素磺酸钠、香兰素,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其它剩余物料,搅拌分散50min,即得浸泡液。
将预处理后的杞柳编织材料完全没入上述浸泡液中,保温密闭浸泡20h,取出清水洗净自然晾干或烘干,再进行后续工序。本发明浸泡液处理后的杞柳抗冲击强度较传统方法处理的材料增加15.7%,弯曲强度提高21.8%,编织时更容易,省时省力,产品平均生产时间降低8.8%,产品放置1年以上无变色、腐蛀、返潮、裂纹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蓼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蓼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8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