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水箱余热循环供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78700.7 | 申请日: | 2014-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强;谢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聚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8 | 分类号: | B60H1/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水箱 余热 循环 供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汽车水箱里的热水向驾驶室提供热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一段时间后,由于发动机工作会使发动机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使发动机正常工作,需循环水对发动机进行充分冷却,这些冷却水进入散热器与散热器风扇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水箱,不断往复循环;当汽车驾驶室内需要供热时,只需打开风口开关,这时发动机冷却水经过散热器被散热器风扇吹过后,得到的热风从汽车送风管道进入驾驶室;这种间接得到热能的方式热效率不高,会有一些热能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水箱余热循环供暖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冬天驾驶室从发动机冷却水余热获得热能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水箱余热循环供暖装置,包括进气、保温和冷凝三大部分,所述进气部分由进气口、管道、阀门、压力表、压力控制器和进气单向阀组成,其中,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阀门的进口连接,所述压力表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阀门出口连接,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进气单向阀的进口连接,所述压力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压力表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单向阀的控制端;所述保温部分由保温层、散热片和管道组成,所述保温层连接所述进气单向阀的出口,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外部;所述冷凝部分由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电控出气单向阀、冷凝管、电控出水单向阀和出水口组成,其中温度计通过冷凝管与电控出气单向阀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两端通过导线与温度计、通过导线与电控出气单向阀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的另一端与电控出水单向阀连接;所述电控出水单向阀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冷凝管连接,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出水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有效利用汽车水箱余热循环供暖,热效率高;
2、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汽车水箱余热循环供暖装置,包括进气、保温和冷凝三大部分,进气部分由进气口3、管道14、阀门2、压力表1、压力控制器13和进气单向阀12组成,其中,进气口3通过管道14与阀门2的进口连接,压力表1通过管道14与阀门2出口连接,压力表1与进气单向阀12的进口连接,压力控制器13连接在压力表1输出端与进气单向阀12的控制端;保温部分由保温层10、散热片11和管道14连接,保温层连接进气单向阀12的出口,散热片11设置在保温层10的外部;冷凝部分由温度计9、温度控制器8、电控出气单向阀7、冷凝管6、电控出水单向阀5和出水口4组成,其中温度计9通过冷凝管6与电控出气单向阀7,温度控制器8两端通过导线与温度计9、通过导线与电控出气单向阀7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8的另一端与电控出水单向阀5连接;电控出水单向阀5通过管道14与冷凝管6连接,冷凝管6与出水口4。
使用时,把散热片11置于驾驶室内,进气口3和出水口4均接在汽车水箱上,寒冷天气汽车行驶一段距离后,水箱里的水沸腾,驾驶员打开阀门2,水蒸汽通过进气口3进入管道14中,压力表1检测管道14中的气体压力,当气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压力控制器13控制进气单向阀门12打开,蒸汽通过管道14进入保温层10内,并使散热片11达到一定温度,从而向汽车驾驶室供暖,提高驾驶室内的温度;当温度计9检测散热片11的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温度控制器8控制电控出气单向阀门7和电控出水单向阀门5打开,蒸汽进入管道14,经过冷凝管6冷凝成液体,通过管道14流回到出水口,完成水箱余热的供暖的一个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聚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聚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8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便捷的汽车前挡玻璃遮阳帘
- 下一篇:可控震源轮胎充放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