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装用胺基封端聚酯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4140.8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曾作祥;周义行;李哲龙;朱万育;沈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87/00 | 分类号: | C09J187/00;C08G8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装 胺基 聚酯 酰胺热熔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酰胺热熔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特别地涉及将由一种二酸、一种二胺、尼龙盐以及内酰胺制备的聚酰胺与由一种二酸、若干种二醇制备的聚酯在特定的催化剂条件下制备得到聚酯酰胺热熔胶,此种聚酯酰胺胶粘剂用于服装粘接时具有熔点低、涂布性好、粘接强度高的特点。
背景技术
聚酯酰胺(PEA)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与脂肪族聚酯相比,由于引入酰胺基团,酰胺基团间形成氢键,使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强度,同时酯键的存在又赋予材料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美国专利US0065314(2005)报道了以己二酸、1,4-丁二醇、己内酰胺、己二胺为原料,在季戊四醇作用下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酯酰胺热熔胶;拜耳公司专利DE4327014(1995)、WO9928371(1999)、WO9935179(1999)报道了己二酸、1,4-丁二醇、己内酰胺或己二胺反应合成可降解的聚酯酰胺,该产品有良好的粘接性能以及生物降解性能。
中国专利CN1310194A(2001)、CN1124304C(2003)、CN101020746A(2007)报道了以二异氰酸酯或二噁唑啉扩链脂肪族聚酯预聚体制备高分子量的聚酯酰胺,但这种已经不具备作为热熔胶的条件。
本发明的聚酯酰胺热熔胶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自交联的性能,使其具有耐高温、粘接强度高的特性,可用于汽车耐高温零部件的粘接、制鞋行业、制衣行业等,在电子电器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一种胺封端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癸二胺、癸二酸、内酰胺、尼龙66盐、水、无机酸以及一元胺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到数控式高压反应釜中,加热到釜内温度180~198℃,压力1.6~1.8MPa,恒压反应20min;恒压反应结束后,在0.5h之内缓慢泄压至常压;
(2)在N2保护下常压反应20min之后出料,得到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的共聚酰胺;
所述的内酰胺为己内酰胺、十一内酰胺中的一种;
所述的一元胺为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中的一种;
以1.0 mol的癸二酸为基准,所述的癸二胺为1~1.1mol,尼龙66盐为0.7~0.8 mol,内酰胺为2~2.5mol,一元胺为0.04~0.07 mol;
(3)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丁二醇、钛系催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加热到160℃,待反应器中物料变浑浊后抽真空0.5h后出料,得到重均分子量为6000~10000的共聚酯;
所述的钛系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中一种;
以1.0mol对苯二甲酸为基准,所述的乙二醇为0.75~0.8mol,丁二醇为0.75~0.88mol,钛系催化剂为0.001~0.002mol;
(4)按一定比例依次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产物、醋酸盐和亚磷酸盐加入到数控式高压反应釜中,然后升温至釜内温度240~250℃,压力1.6~1.8MPa,恒压反应3~4h,之后在1.0~1.5h内泄压至常压,在N2保护下常压反应0.5h出料,得到目标产物;
所述的醋酸盐为乙酸钠、乙酸铵中一种;
所述的亚磷酸盐为亚磷酸钠;
以100g步骤(2)所得产品为基准,步骤(3)所得产品为50~120g,醋酸盐为0.08~0.1g,亚磷酸盐为0.02~0.04g。
所述的无机酸为磷酸、钨钼酸、盐酸中的一种,其质量为癸二酸质量的1%~2%。
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溶液聚合阶段,除去溶液中仍然存在的水以及聚合反应生成的水是很必要的。
聚合阶段通常在有高压釜构成的“聚合器”中进行。本阶段要除去的水量高,除去水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聚合反应周期的持续时间(称为周期时间),从而限制了产率。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一元胺封端的聚酰胺热熔胶与聚酯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共聚酯酰胺热熔胶,此产品具有熔点低易加工、粘度低易涂布、剥离强度高且耐高温水洗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4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