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直流驱动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74091.8 | 申请日: | 2014-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6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申长军;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驱动 板式 蒸发 冷却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直流驱动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蒸发冷却空调是以“水”作为制冷剂,利用水的蒸发冷却进行制冷,如今该技术已渐趋成熟,其产品及设备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如:蔬菜大棚、数据机房、地铁、发电厂,甚至在一些家庭中也得到应用,具有制冷效果显著和节能的优势。
间接蒸发冷却空调作为蒸发冷却空调中的一种形式,由于其结构紧凑,采用等湿冷却空气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比较常见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是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但它存在的问题是,一旦运行时间长,换热管的内外表面容易积垢,从而影响换热效果,清洗维护不便。
另外,在当今能源紧张情况下,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为设备提供电能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直流驱动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不仅利用可再生能源为设备提供电能,还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光伏直流驱动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包括有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通过导线依次与控制储能柜和光伏电池板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光伏电池板由多块光伏电池组成,多块光伏电池呈多行多列排列。
光伏电池为单晶硅电池或多晶硅电池。
控制储能柜,由柜体及柜体内通过导线连接的光伏控制器和蓄电池组组成。
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包括有空调壳体,空调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次空气进口、一次空气出口,空调壳体另两个相对的侧壁下方各设置有一个二次空气进口;
空调壳体内按一次空气进入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网、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及一次空气直流风机,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方对应的空调壳体顶壁上设置有二次空气出口,二次空气出口内设置有二次空气直流风机。
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喷嘴及挡水板,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的底部呈倾斜式设置,集水池的底部一侧加设有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有直流循环水泵,直流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管与喷嘴连接,
一次空气直流风机、二次空气直流风机及直流循环水泵分别通过 导线与光伏控制器连接。
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由多个并排放置、并有一定间隔的换热壁面组成,相邻两个换热壁面之间分别形成一次空气流道、二次空气流道,一次空气流道和二次空气流道呈间隔且垂直设置。
集水坑的上部设置过滤网。
集水坑分别连接有补水管和排水管。
蓄电池组由多个蓄电池依次串联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动力系统采用直流风机和直流水泵,利用自然界中富裕的太阳能发电,通过光伏板发出的电直接驱动其工作。
2)本发明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设置有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因直接驱动直流负载,故无需设置逆变器,减少能量转换损耗,不仅供电效率高,还节省设备投资,只需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与负载并联即可,可离网式发电供空调运转稳定可靠,不依赖民用电力。
3)本发明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制冷方式为:利用自然界中的干空气能即空气的干湿球温差来降温,制冷剂为水,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
4)本发明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采用叉流板式换热芯体,不仅提高了冷却效率,而且方便维护;二次空气与喷淋水在竖直流道内逆向相遇发生热质交换,一次空气在另一侧流道内发生 等湿降温过程。
5)本发明的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成倾斜式结构,并加设有小型的集水坑,在集水坑上方覆盖一层过滤网,在集水坑底部和侧面分别连接排水管和补水管,方便循环水的迅速集结,也方便维护和水的及时有效更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内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叉流板式蒸发冷却空调内叉流板式换热芯体的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40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