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透式药用薄膜贴片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73505.5 | 申请日: | 2014-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7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宁正 |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药用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渗透式药用薄膜贴片,其是将经过纳米化处理的药剂,与具黏性的医用感压胶混合后,涂布于薄膜贴片上形成药剂胶合层。使用时,将薄膜贴片贴于身体上,使得纳米化的药剂得以渗透方式经过皮肤接触处吸收入患者体内,可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
背景技术
按传统医疗上,对于患者用药上,目前常使用的给药方式,主要有下列三种:(1)口服药方式:将药剂以药丸、药锭、胶囊或药水等形式给患者直接口服;(2)皮下注射方式:将药剂以针筒直接注射至患者体内;(3)皮肤吸收方式:利用药布或涂抹方式,使皮肤吸收药剂。
然而,该三种方法虽能将药剂施用于患者身上,却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口服药方式,由于需要按时吃药,患者常会忽略到用药时间,而忘记吃药,因此往往无法到治疗功效,且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老年及年幼患者常对于口服药常有吞咽困难的问题,故口服给药方式显然不甚理想。
(2)皮下注射方式,是将药剂以针筒直接注射至患者体内,虽然相当快速,然其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施打针剂,对于患者来说相当不便,且同样需要注意用药时间,年幼患者对于打针更是排斥。
(3)皮肤吸收方式:利用药布或涂抹方式,可透过皮肤吸收药剂,涂抹的方式通常仅适用皮肤的伤口或是皮肤病等症状;而药布在目前市面上贩售的药布也只能针对身体酸痛的症状,并无法将其他药剂以药布的方式来达到治料的效果,且传统药布于皮肤上黏贴过久,也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不适。
发明人专门对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深知传统医疗上给药的缺陷,于是乃极力苦思解决之道,并凭借本身专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再配合历经数次的试验、修正与改进后,终于有本发明的渗透式药用薄膜贴片诞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渗透式药用薄膜贴片,其包括:薄膜贴片、药剂胶合层、离形层及辅助贴片。其中该薄膜贴片为树脂型感压胶胶布制成的片状,其具上表面及下表面;首先整备所需的药剂,然后将药剂经过纳米化处理后,与具黏性的医用感压胶混合后,涂布于薄膜贴片的下表面上形成药剂胶合层;离形层为二片式设计,该二片离形层贴附于药剂胶合层上,避免药剂沾黏或污染。使用时,依序撕下二片离形层后,将薄膜贴片贴于患者皮肤上,再将辅助贴片移除,该辅助贴片可使该薄膜贴片更加平顺贴合;该药剂胶合层借由胶膜贴片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使纳米化的药剂得以渗透方式经过皮肤接触处持续不断的吸收入患者体内,可达到长期给药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运用渗透式药用薄膜贴片技术,将纳米化的药剂与医用感压胶混合后,可利用渗透方式使患者利用皮肤直接吸收药剂,不需口服或是施打药剂,即可达到治疗的最佳功效,而不会造成患者使用的不便,且该薄膜贴片具有透气效果,其黏贴效果极佳,可持续黏贴于患者皮肤达72小时以上,而能提供不间断的持续给药的功效;而该渗透式药用薄膜贴片在二片离形层及二辅助贴片的端面另设有撕拉端,除了能避免黏贴时沾黏于手上,更能使薄膜贴片平整的贴合于皮肤表面上,不易造成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药剂整备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药剂纳米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混合黏胶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涂布胶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薄膜贴片;101-上表面;102-下表面;11-药剂胶合层;12-离形层;120-第一离形层;121-第二离形层;1201-撕拉端;1211-撕拉端;13-辅助贴片;130-第一辅助贴片;131-第二辅助贴片;1301-撕拉端;1311-撕拉端;1-药剂整备;2-药剂纳米化;3-混合黏胶;4-涂布胶膜;14-医师处方用药;15-一般成药;20-纳米化分子药剂;30-医用感压胶;31-胶合药剂;5-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施例及其试验数据等,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宁正,未经杨宁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3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