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蒜定向播种机、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及大蒜定向插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3129.X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方宪法;苑严伟;牛康;杨炳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蒜 定向 播种机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蒜播种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定向控制大蒜直立插入到土壤中,保证蒜瓣入土后蒜尖朝向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以及具有该大蒜定向插植装置的大蒜定向播种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大蒜定向插植装置进行定向插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作为一种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主要品种,已经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大蒜播种过程中,蒜尖在土壤中的朝向会影响大蒜的发芽率、发芽时间、大蒜的长势和成熟蒜头的品质。蒜尖在播种后直立朝上是期望的状态,传统的作业方式是采用人工方式插播种植。但人工种植大蒜的作业方式消耗大量人力、生产率低,并且延误农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蒜播种机主要是以提高播种效率为目的,不能有效控制播种后大蒜磷芽的朝向。
目前,对于大蒜磷芽方向的识别和控制问题,相关科研人员分别采用机械、机电、液压或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专利号为ZL201220063066.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利用大蒜外形特点和重心位置的机械式蒜瓣芽向控制装置。专利号为ZL20131022628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利用辅助气流稳定扶正管中蒜瓣的蒜瓣扶正装置。申请号为201210333217.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大蒜播种机蒜瓣自动定向装置和方法。申请号是201110402838.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采用光电传感和识别技术的蒜瓣磷芽方向识别调正装置。但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能够较好完成大蒜定向种植的播种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已经实现方向控制的蒜瓣落到土壤种穴中之后,大蒜的自立状态易于被后续的覆土等作业工序干扰而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大蒜播种机无法保证大蒜蒜尖在播种后直立朝上的问题,提出一种大蒜定向插植装置以及具有该大蒜定向插植装置的大蒜定向播种机,能够很好解决现有的大蒜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蒜尖方向入土后的控制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蒜定向播种方法,能够降低人工操作作业强度,极大提高大蒜定向种植生产率,同时降低劳动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安装在一大蒜定向播种机上,包括:
机架组件;
排种斗,连接在所述机架组件上,供一蒜瓣种粒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态通过;以及
夹持输送组件,连接在所述机架组件上且与一驱动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排种斗的下方以承接从所述排种斗落下的所述蒜瓣种粒,并在所述驱动件作用下夹持所述蒜瓣种粒向下输送,直至所述蒜瓣种粒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态插入一土埂中;
其中,所述机架组件底端具有缺口,以形成所述土埂。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缺口呈上窄下宽的梯形。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机架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前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前板倾斜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缺口包括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设置于所述前板的底端,所述第二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所述第三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端,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呈直线排列。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缺口重合。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前板包括第一前板、第二前板和第三前板,所述第一前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三前板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前端共同形成所述第一缺口。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夹持输送组件包括左右设置的右皮带输送机构和左皮带输送机构,所述右皮带输送机构和所述左皮带输送机构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蒜瓣种粒相适配,所述间隙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之间。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右皮带输送机构和所述左皮带输送机构通过一齿轮机构连接。
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装置,其中,所述右皮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右输送轴、第二右输送轴、第一右皮带轮、第二右皮带轮和右输送皮带,所述第一右输送轴和所述第二右输送轴上下平行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右皮带轮连接在所述第一右输送轴上,所述第二右皮带轮连接在所述第二右输送轴上,所述右输送皮带连接在所述第一右皮带轮和所述第二右皮带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31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