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扶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72813.6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6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潘冬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及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54 | 分类号: | A47C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扶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扶手,特别是指一种组设在座椅两侧的构件精简、组设便利快速并能降低加工成本的升降扶手。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开发设计的用在座椅两侧的扶手组体为能方便地作升降,在整个升降组体的形态上都各有独特的设计,以利使用者在操作上能通过简便的拨动达到预期的扶手上升或下降及确切定位。
现有的座椅扶手升降组体通常包含:组设在座椅两侧的支撑基础部,在支撑基础部的外周覆设有能活动升降的扶手连结件,在扶手连结件和支撑基础部之间组装有拨切单元,拨切单元能依据所需作定位限制扶手连结件的动作/或释放呈自由状态,利于扶手连结件能与上端组设的扶手作预设高度的升降位移,并在到达所需高度后释放拨切单元的控制件,便可获得确切的扶手架设定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扶手,其构件加工能更为精简,构件组设能在更便利快速的操作下完成组装,降低升降扶手的组体加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扶手外杆、一中杆件、一内杆件、一支撑座、一按压件、及一扶手垫;所述扶手外杆的两侧设有多个相应的卡槽,并在所述卡槽一侧设有纵向槽沟,所述中杆件套设在所述扶手外杆中,所述中杆件上端朝下形成一预设深度的空间,以容纳入一弹簧及一内杆件,所述中杆件偏下方位置处设有一水平向槽孔,并在所述内杆件偏下方位置设一斜孔,一销杆由所述扶手外杆的卡槽引入并贯穿所述中杆件的槽孔及所述内杆件的斜孔,所述内杆件能恒保弹性外顶抵,所述扶手外杆的外周覆设一上端枢设所述按压件的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中杆件相结合,所述按压件一端抵触在所述内杆件上端,受所述弹簧的上顶力恒保另一端呈突出状,并在所述支撑座的上端结合所述扶手垫构成一升降扶手;用手部上压所述按压件驱使所述内杆件下移一并使贯穿在中杆件之间的销杆沿着内杆件的斜孔上移及将弹簧下压,同时所述销杆脱离所述扶手外杆的卡槽而退到一侧的纵向槽沟,使与所述中杆件一端结合的所述支撑座在呈自由状态下能依所需进行高度调整,并在到达预设高度后松放所述按压件,利用所述弹簧的回复力将所述内杆件上顶,并驱使贯穿下端的所述销杆再度被推向一侧切入所述扶手外杆相应的卡槽。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外杆中预设深度的空间呈一端较宽、另一端略窄的梯形,所述内杆件的周边设置为形状相配合的梯形。
容纳在所述中杆件上端预设深度的空间中的所述内杆件一端延伸设置有一截凸部,所述凸部切入所述中杆件相应位置的预设深度的条槽作设定范围的升降。
所述支撑座上端与所述按压件的结合是在所述支撑座上端的孔一侧的相应部位设置承置部,所述按压件两旁延伸的一截支部平稳切入所述承置部,使所述按压件一端恒保弹性的抵触在所述内杆件上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升降扶手的构件加工或组设实施的一种新形态,通过在升降扶手的扶手外杆中套入一中杆件、并在中杆件内部空间容纳入一弹簧及一内杆件,及在扶手外杆的外周覆设一上端枢设有按压件的支撑座,而按压件一端抵触在内杆件上端并受到弹簧的上顶力恒保另一端呈突出状。以利在上压按压件时驱使内杆件下移、同时使贯穿其间的销杆脱离扶手外杆的卡槽,使结合在中杆件一端的支撑座呈自由状可依所需作高度调整,以及在松放按压件后获得确切定位。本发明使升降扶手在进行构件加工时能更为精简,能在更便利快速的操作下完成构件组设,可降低升降扶手的组体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升降扶手的相关构件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升降扶手组体的侧视位置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前视部分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升降扶手在动作前的按压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前视部分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升降扶手在朝上位移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前视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升降扶手在放开按压件呈定位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前视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升降扶手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扶手外杆1、一中杆件2、一内杆件3、一支撑座4、一按压件5、一扶手垫6;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及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及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28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反射式红外线定时高压钠灯
- 下一篇:微波传感模块金卤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