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微藻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72400.8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9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梅;王琳;陈昱;张惠敏;李青;王冰;吴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A61L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培养 过程 污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理微藻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微藻培养过程中,随着培养周期以及培养批次的增多,难以避免的会有污染的情况出现。目前,治理污染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药品为次氯酸钠,但是次氯酸钠存在着如下几个缺点:(1)次氯酸钠受环境影响较大,不稳定、极易分解,所以要在一定的温度、光照以及pH的范围之内使用,而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养殖体系的pH会随着藻细胞的生长情况,有一定的波动性,且藻细胞的生长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因此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存在很大不稳定性,不能稳定的发挥杀菌效果;(2)次氯酸钠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随着养殖时间的不断增长,培养液中会出现胞外分泌物,胞外分泌物的成分中有很大比例的多糖,这部分胞外分泌物会大大地降低其杀菌效果;(3)次氯酸钠在使用过程中,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会引起操作人员中毒,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微藻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方法,污染治理过程中,杀菌效果稳定,受温度、光照的影响很小,在pH=2~10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不受藻细胞的胞外分泌物的影响;对人体无刺激,无毒,不产生三致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微藻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方法,其中,包括:
向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
待养殖结束后,用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
优选地,当微藻培养体系中出现轻度污染时,所述向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待养殖结束后,用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具体包括:
向藻液中加入0.1~1ppm二氧化氯;
待微藻养殖结束后,用5~10ppm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
优选地,当微藻培养体系中出现中度污染时,所述向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待养殖结束后,用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具体包括:
向藻液中加入1~10ppm二氧化氯;
待微藻养殖结束后,用10~15ppm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
优选地,当微藻培养体系中出现重度污染时,所述向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待养殖结束后,用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具体包括:
向藻液中加入10~20ppm二氧化氯;
待当前培养批次的微藻结束后,用30~50ppm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
进一步地,在所述向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反应器中的残渣清除,并补充新鲜的培养基。
具体地,在所述向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24h之后,将通气停止,静置,将反应器底端的残渣清除,并补充新鲜的培养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理微藻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方法,当微藻培养体系中出现污染时,向藻液中添加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对污染物的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以有效地氧化细菌等污染物体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破坏微生物;另外,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稳定,受温度、光照的影响很小,在pH=2~10范围内均能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二氧化氯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不受藻细胞的胞外分泌物的影响;安全无残留,对人体无刺激,无毒,不产生三致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并且当养殖结束后,用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治理反应器上的污染,从而避免该污染影响下一次微藻的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理微藻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方法,其中,包括:
S1、向培养液中加入二氧化氯;
S2、待培养结束后,用二氧化氯对反应器进行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2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高渗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干扰素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