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耐磨层的活套轮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2230.3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6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正义;王军;徐鑫;张林;黄永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1/00 | 分类号: | B21B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耐磨 轮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套轮子,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耐磨层的活套轮子,属于轧钢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轧钢装备水平的进步,我国工业材轧制档次越来越高,对轧材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轧制过程中如何减少轧材表面划伤,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对于冷镦用线棒材轧制,表面0.04mm左右的划痕或裂缝1/3冷镦试验会开裂,所以轧制过程的轧件表面保护特别重要,目前轧钢厂用的活套装置中轮子很多,它们表面的磨损直接影响线材表面的质量,尤其是起套轮。在钢厂中活套轮子普遍采用合金钢材质,磨损后需将轮子组装结构全部分解拆卸,拆卸后轴承基本不能再用,轮子用不锈钢焊条堆焊,然后再精加工使用,重复使用需要修复处理工序长,成本高。随着线材产品速度的不断提高,现在最高达到100m/s以上,活套中轮子的磨损速度也加剧,而生产中对磨损的活套轮子进行更换就打断了原先的连续高速的生产节奏,降低过钢率,对每小时产量的提高不利,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将更换频率降下去,使用高耐磨的轮子,同时需要改善结构,避免在后续的维护中损坏轴承,降低备件耗用、节省成本。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拆卸耐磨层的活套轮子,拆卸时仅需拆下磨损部件,对其它零部件没有损坏的,降低备件的消耗和维护作业效率;同时将耐磨部件的耐磨度提高,降低活套轮子的更换频率,从而提供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卸耐磨层的活套轮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套轮子包括导轮轴,所述导轮轴上安装有轴承,所述导轮轴的上部设置有挡圈,通过挡圈进行固定,所述活套轮子还包括定位套,所述轴承安装在定位套内,所述活套轮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套轮子还包括辊子15,所述辊子上焊接有耐磨套14,所述辊子通过固定部件装在定位套19上。耐磨套14充当耐磨层,工作过程中,磨损只磨损该套的下半部分,待磨损后可上、下翻转继续使用,更换时只需将套与辊子一起取下即可,套与辊子之间通过有色金属焊接连为一体,该耐磨层套极耐磨,延长其使用寿命,缩减成本,提高该耐磨材料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套轮子还包括第三端盖,所述第三端盖设置在轴承的下部。起到密封防尘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件包括键和辊子内部的键槽,辊子通过键和辊子内部的键槽装在定位套19上。通过键和键槽的相互配合,加强其牢固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套轮子还包括锁紧装置,通过锁紧装置将导轮轴固定在活套底板的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销子、垫圈以及螺母,通过销子对导轮轴进行定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轴承通过螺栓将第一端盖反吊在定位套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端盖通过垫圈、螺母固定在导论轴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现场组装和更换方便;2)本设计更适合高速线材产品的轧制,大大减少了活套轮子的更换次数,提高过钢率,使得班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3)本发明减轻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稳定了生产,在成本方面由于仅需更换磨损套,其它部件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在备件成本方便有了较大幅度的缩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端盖,2、垫圈,3、螺栓,4、第二端盖,5、垫圈,6、螺母,7、螺钉,8、销,9、导轮轴,10、垫圈,11、螺母,12、第三端盖,13、轴承,14、耐磨套,15、辊子,16、键,17、螺钉,18、挡圈,19、定位套,20、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2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