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1373.2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魏祥;陈杰华;唐绍武;黄学军;时思鹏;杨艳玲;杨金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4 | 分类号: | E21D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罗建平 |
地址: | 0652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钢架 之间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地铁、山岭隧道越来越多,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均采用钢架作为初支结构,而钢架与钢架之间连接通常采用连接钢筋连接,连接钢筋长度一般根据围岩级别确定的钢架间距而确定,长度通常不等。连接钢筋一般采用焊接,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隐患,极易造成钢架之间连接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现有技术的缺陷为连接钢筋焊接时候火花四溅,存在安全隐患;焊接人员水平不一,易造成焊缝不饱满、焊缝高度不足、焊接不牢固等的质量事故;钢架间距不均匀,受力不均匀造成初期支护变形,造成初期支护侵线状况,严重制约施工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解决因隧道施工中连接钢筋不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的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钢架,在所述钢架上焊接有套筒,在相间钢架的套筒之间连接有钢筋条,在所述钢筋条的两端设有折弯段,将所述钢筋条的折弯段插入所述套筒内。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钢架为工字钢,在每根工字钢上均设有若干个套管,所述若干个套管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若干个套管的轴线与工字钢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套管焊接在工字钢的横边与立边相交部位,且在立边的两侧对称地焊接有套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钢架与套管之间的焊缝高度大于7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套管的长度为5cm~10cm,所述套管的直径为Φ32mm~Φ42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套管之间的距离为80cm~120c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钢架之间的距离为60cm~70cm。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钢筋两端折弯段的折弯角度为90°且方向相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套管为无缝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该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是一种新型快速安装结构,主要为钢架安装过程中的间距控制,连接钢筋条安装过程中的间距及质量控制。经过连接钢筋条控制钢架间距,做到钢架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连接钢筋条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中套管的安装结构,可有效控制钢架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连接钢筋条焊接等质量问题,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序循环时间。而且还具有连接速度快,操作简单,有利于缩短工序循环时间。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机械故障率低、性能可靠。减少因焊接时火花四溅造成安全事故,减少现场因施工用电造成安全事故。便于控制钢架间距、钢架垂直度与钢架同步里程。有利于控制初期支护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钢架与套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连接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架,2-套筒,3-钢筋条,4-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支撑钢架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钢架1,在所述钢架1上焊接有套筒2,在相间钢架1的套筒2之间连接有钢筋条3,在所述钢筋条3的两端设有折弯段,将所述钢筋条3的折弯段插入所述套筒2内。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钢架1为工字钢,在每根工字钢上均设有若干个套管2,所述若干个套管2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若干个套管2的轴线与工字钢的轴线平行。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将所述套管2焊接在工字钢的横边与立边相交部位,且在立边的两侧对称地焊接有套管2。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钢架1与套管2之间的焊缝4高度大于7mm。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套管2的长度为5cm~10cm,所述套管2的直径为Φ32mm或Φ42mm。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套管2之间的距离为100cm。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钢架1之间的距离为60cm~70cm。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钢筋3两端折弯段的折弯角度为90°且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1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