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蕨藻红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1352.0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6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华;任洪敏;张希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贾慧琴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蕨藻红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蕨藻红素的化学方法。
背景技术
蕨藻红素(Caulerpin)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次生代谢物质, 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
(1)蕨藻红素作为植物增长激素的应用前景
研究证明蕨藻红素能有效促进大豆不定根的生长和发育, 且有效浓度很低。将来蕨藻红素可能作为生长素的替代品, 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吴伦秀, 何庭玉, 谷文祥, 王金祥,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46 (9),895-901。)
蕨藻红素既有生长促进剂的性质,又有类似乙烯的生长抑制剂的性质,所以,它表现出促进生长或抑制生长,延缓果实成熟和花朵衰老,竞争性抑制增长激素、除草剂、脱叶剂等作用。研究发现蕨藻红素对经处理过的多种植物(包括茄子、扁豆、菠菜、向日葵种子)均有促进嫩枝生长和根部生长的作用。芩颖洲等对蕨藻红素的植物增长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以低浓度的蕨藻红素溶液喷洒在白菜叶面上,可增产30%以上;另用低浓度的蕨藻红素溶液对小麦、玉米进行浸种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若能寻找一种合理的工艺路线,将蕨藻红素开发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植物增长激素,将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黄丽波,岑颖洲,徐石海,李药兰,许少玉,伍秋明,海藻中植物生长激素Caulerpin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74-78)
(2)蕨藻红素作为药物的应用前景
蕨藻红素对HL-60 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具有发展成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性。(杨宜婷, 岑颖洲, 肇静娴,狄静芳,麒麟菜中蕨藻红素抗肿瘤活性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 18,851-852;黄丽波,沈伟哉,李药兰等.红藻琼枝麒麟菜中凝集素的提取、纯化及其性质研究,华Liu, Y. et al. J. Nat. Prod., 2009, 72, 2104-2109。西药学杂志,2002,17,406-408。) 此外,蕨藻红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Liu, Y.; Morgan, B.; Coothankandaswamy, V.; Liu, R.; Jekabson, M. B.; Mahdi, F.; Nagle, D. G. J. Nat. Prod., 2009, 72, 2104-2109。刘洋 等,天然产物杂志,2009, 72, 2104-2109)
(3)蕨藻红素的其他应用前景
最近的研究表明,蕨藻红素能够抑制钢铁的腐蚀,是一种绿色的钢铁防腐蚀剂。(Kamal, C. et al. Ind. Eng. Chem. Res., 2012, 51, 10399–10407. 凯梅尔 等,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2012, 51, 10399–10407)
不难看出,蕨藻红素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来源比较有限:从天然藻类中提取的成本很高,难以大量供应;已经报导的人工合成方法目前只有一种,参见Maiti, B. C. et al. J. Chem. Research (S), 1978, 126-127。 麦迪 等,化学研究杂志,1978, 126-127。该方法是从2-(2’-吲哚)-乙酸甲酯出发,经过Vilsmeier 甲酰化(Vilsmeier formylation)反应,得到的中间体二聚缩合,生成蕨藻红素---这种方法的收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开发一种新的合成路线,可以较高收率地合成蕨藻红素,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步骤简便,易于较大量合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蕨藻红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下合成路线:
其中,具体合成步骤为:
步骤1,以苯肼2和3-氧代-1,5-戊二酸二甲酯3为原料,在酸催化剂下,经菲舍尔吲哚反应制备2-(3’-甲氧羰基)吲哚-乙酸甲酯4:
步骤2,2-(3’-甲氧羰基)吲哚-乙酸甲酯4在碱催化剂下,经克莱森酯缩合制备中间体5;
步骤3,该中间体5经催化氢化或NaBH4还原、脱水得到蕨藻红素1。
上述的合成蕨藻红素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苯肼2和3-氧代-1,5-戊二酸二甲酯3的用量比例范围为按摩尔比计1 : 0.8~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1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