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0942.1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2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安;许详;李亮;张进成;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7/02 | 分类号: | H01L47/02;H01L47/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lgan gan 晶格 电子 发射 耿氏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包括主体部分和辅体部分,该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包括:SiC衬底(1)、AlN成核层(2)、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3)、电子发射层(4)、n-GaN有源层(5)和n+GaN阳极欧姆接触层(6);辅体部分包括环形电极(7)、衬底电极(8)、圆形电极(9)、钝化层(10)开孔(11)和通孔(12);环形电极(7)和衬底电极(8)作为器件的阴极,分别位于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3)的上方和SiC衬底(1)的下方,圆形电极(9)作为器件的阳极位于n+GaN阳极欧姆接触层(6)的上方,钝化层(8)位于环形电极(7)和圆形电极(9)的上方;开孔(11)和通孔(12)分别位于钝化层(10)和SiC衬底(1)内,通孔(12)将环形电极(7)与衬底电极(8)相连,形成纵向器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电子发射层(4)采用AlGaN/GaN超晶格,该超晶格设有4~6个周期,每个周期中的GaN层厚度为10-20nm,AlGaN层厚度为10-20nm,且AlGaN层中的Al组分浓度从下至上由0%线性渐变到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SiC衬底(1)选用4H-SiC半绝缘型衬底或6H-SiC半绝缘型衬底或6H-SiC导通型衬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AlN成核层(2)的厚度为30~6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3)的厚度为100~400nm,掺杂浓度为1~2×1018cm-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n-GaN有源层(4)的厚度为0.5~2μm,掺杂浓度为0.5~2×1017cm-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其特征在于n+GaN阳极欧姆接触层(5)的厚度为100~400nm,掺杂浓度为1~2×1018cm-3。
7.一种基于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GaN耿氏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按如下过程进行:
(1)外延生长AlN成核层:
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的方法,在n型或绝缘型SiC衬底上,外延生长厚度为30~90nm的AlN成核层;
(2)外延生长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
在已外延的AlN成核层上,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的方法,外延生长掺杂浓度为1~2×1018cm-3、厚度为100~400nm的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
(3)外延生长电子发射层:
3.1)在已外延的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上,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先外延生长厚度为10-20nm,Al组分浓度从下至上由0%线性渐变到15%的AlGaN层;继续采用MBE技术,外延生长厚度为10-20nm的GaN层,该GaN层与AlGaN层构成超晶格的一个周期;
3.2)重复生长3-5个周期,形成电子发射层;
(4)外延生长n-GaN有源层:
在AlGaN/GaN超晶格电子发射层上,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的方法,外延生长掺杂浓度为0.5~2×1017cm-3、厚度为0.5~2μm的n-GaN有源层;
(5)外延生长n+GaN阳极欧姆接触层:
在所述的n-GaN有源层上,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的方法,外延生长掺杂浓度为1~2×1018cm-3、厚度为100~400nm的n+GaN阳极欧姆接触层;
(6)刻蚀形成大圆形台面:
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对SiC衬底上的外延层进行刻蚀,一直刻蚀至SiC衬底的上表面,以形成直径为d0的大圆形台面,其中30μm<d0<60μm;
(7)刻蚀形成小圆形台面:
在所述大圆形台面上继续采用刻蚀技术,形成直径为d1的小圆形台面,刻蚀深度至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10μm<d1<20μm;
(8)形成圆形电极和环形电极:
8.1)采用真空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小圆形台面和刻蚀露出的n+GaN阴极欧姆接触层上淀积Ti/Al/Ni/Au多层金属,
8.2)采用金属剥离技术,在小圆形台面上形成圆形电极,即耿氏二极管的阳极,在阴极欧姆接触层面上形成环形电极;
(9)形成金属与GaN的欧姆接触:
在950℃的温度下,通入Ar2进行时间为50秒钟的快速热退火,使n+GaN与圆形电极金属和环形电极金属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10)刻蚀形成通孔:
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在SiC衬底背面刻蚀形成n个通孔,n>=1,刻蚀深度至环形电极;
(11)形成GaN耿氏二极管的阴极:
在刻蚀形成的SiC通孔以及SiC衬底背面淀积Ti/Al/Ni/Au多层金属,形成阳极衬底电极,衬底电极与环形连接电极一起构成耿氏二极管阴极;
(12)外延生长SiN钝化层并露出二极管的阳极:
12.1)采用PECVD的方法在器件正面淀积厚度为200~400nm的SiN钝化层,
12.2)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在小圆形台面上形成开孔11,露出耿氏二极管阳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09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纳米银手机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