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流试验线线鼻的闭锁式接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9537.8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亢银柱;庞双丽;张晓民;马振国;郝伟;杜明;杜轶南;孙瑞浩;张悦;李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验 线线 闭锁 接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锁式接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升流试验线线鼻的闭锁式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时候,需要进行一次设备升流试验,即施加大电流给一次回路,主要用于电流互感器的试验。
目前,升流的方法是用升流器的两个输出端与分别与被测互感器的两个一次端进行连接,然后进行施加大电流如100安培~2000安培;然后在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的屏幕上进行数值观察并记录。
由于施加的电流很大,如果与升流装置的接线柱没有良好接触并压紧,存在电阻值稍大的话会造成该点温度升高很快,影响升流器的安全、影响试验的精度、增加无谓的能源消耗。但是,现在广泛使用的升流器上的接线装置往往用的是接线柱,操作人员一旦失误将会忘记将试验线接线柱与试验线虚接,造成该点温度急剧升高导致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闭锁式接线装置,避免由接线装置接触不良导致的升流器的温度急剧升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流试验线线鼻的闭锁式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螺纹,紧固螺纹穿过开在连接接线鼻子端部的鼻孔后拧接在升流器出线装置的出线螺纹孔中,在出线螺纹孔的下端钻有活动小光孔;
活动小光孔中穿有绝缘活动棒,绝缘活动棒的下端顶在弹簧复位常闭开关的开关按钮端上方;弹簧复位常闭开关的左安装长圆孔、右安装长圆孔分别用左安装螺钉、右安装螺钉安装在升流器出线装置的下方;弹簧复位常闭开关上有左触点接线端、右触点接线端;左触点接线端通过串接电线连接到应变检测主机的应变检测主机右接线端上;应变检测主机的负端通过应变片下连接电缆连接到应变片上,应变片的另一端通过应变片上连接电缆连接至应变检测主机的正端;应变检测主机上安装有应变检测主机左接线端,右触点接线端、应变检测主机左接线端用于串联在升流器启动控制回路中。
所述应变检测主机(18)上设有交流220V供电电源火线端L、零线端N。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升流试验线线鼻的闭锁式接线装置,具有闭锁机构的接线装置,当升流器的接线装置没有牢固连接时,则闭锁升流器,使其无法启动;只有当升流器的接线装置牢固连接,并使得接线装置产生足够的弹性应变时,才解除对升流器开关回路的闭锁。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消除由于升流器接线装置与升流试验线没有拧紧就启动升流器而引发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升流试验线线鼻的闭锁式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线鼻子;2、紧固螺纹;3、升流器出线装置;4、出线螺纹孔;5、绝缘活动棒;6、弹簧复位常闭开关;7、右安装长圆孔;8、右触点接线端;9、右安装螺钉;10、左安装螺钉;11、左安装长圆孔;12、左触点接线端;13、串接电线;14、主机右接线端;15、应变片下连接电缆;16、应变片;17、应变片上连接电缆;18、应变检测主机;19、应变检测主机左接线端;20、鼻孔;21、活动小光孔;22、开关按钮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升流试验线线鼻的闭锁式接线装置,包括紧固螺纹2,紧固螺纹2穿过开在连接接线鼻子1端部的鼻孔20后拧接在升流器出线装置3的出线螺纹孔4中,在出线螺纹孔4的下端钻有活动小光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9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