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纯钛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纳米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9378.1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福明;沈建伟;王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06 | 分类号: | A61L27/06;A61L27/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制备 具有 生物 活性 纳米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纯钛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纳米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钛由于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等领域作为骨内的植入体。钛表面与骨组织之间能否形成快速稳定的结合主要取决于钛表面的理化性状和生物活性。目前,喷砂酸蚀处理后形成的粗糙钛种植体表面被认为更具优势,较普通钛表面更有利于引导成骨细胞趋化,加速骨结合。2004年,Straumann公司在原有喷砂酸蚀钛种植体(SLATM)的基础上,将喷砂酸蚀后的钛种植体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保存,制备出具有更高表面活性和亲水性的种植体(SLActiveTM)。另一方面,近年来大量国外文献报道了紫外线照射钛表面能大大提升钛表面的亲水性和生物学活性,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数据都证实了紫外照射后的钛表面更利于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进而形成快速稳定的骨结合。最近,又有国外学者报道了采用物理喷射法在酸蚀后的钛表面组装纳米级别的TiO2微粒,形成微纳米复合表面,并结合紫外照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紫外照射后的微纳米复合钛表面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提示微纳米复合表面与紫外照射在提升钛表面生物活性上具有一定的协同性。但此方法制备纳米结构的过程较为复杂,设备要求高,制备难度大,因此,至今未能投入批量生产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纯钛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纳米结构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在纯钛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纳米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纯钛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
(2)将步骤(1)处理后的纯钛浸泡于保存液中,浸泡2-4周;
(3)将步骤(2)浸泡后的纯钛用蒸馏水清洗,氮气吹干,用8~40W紫外灭菌灯照射10分钟~24小时,在纯钛表面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保存液为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1)本发明所得到微纳米结构钛表面在液体浸泡保存后自动生成,无需额外的技术手段,操作简单;(2)所制备的纳米结构在电镜下呈现出约10 × 20 nm2大小的致密颗粒,大大提高了钛片的比表面积,纳米结构的存在有利于钛表面与细胞间的早期反应;(3)对制备得到的微纳米结构钛表面进行紫外照射,操作简单,照射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提升十分明显,具有优异的骨结合能力;(4)该方法中选用的保存液可以是蒸馏水,也可以是生理盐水,均常见且容易获得,两种保存液制备的微纳米结构表面无明显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微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微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微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图;
图4是传统喷砂酸蚀后钛表面结构(对照组)的扫描电镜图;
图5是MC3T3-E1细胞在不同纯钛上培养3h后的荧光显微镜图;
图6是MC3T3-E1细胞在不同纯钛上培养1天、4天和7天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传统喷砂酸蚀钛表面基础上,通过浸泡保存的方式,在其原有微米级孔洞表面制备出了纳米级颗粒,并通过紫外照射,进一步提升了钛表面的生物学活性。具体步骤如下:
(1)对纯钛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形成微米级的孔洞结构;
(2)将步骤(1)处理后的纯钛浸泡于保存液中,浸泡2-4周,在微米级的孔洞结构的基础上生成15× 20 nm2大小的致密颗粒,其构成成分为TiO2,这种纳米颗粒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3)将步骤(2)浸泡后的纯钛用蒸馏水清洗,氮气吹干,用8~40W紫外灭菌灯照射10分钟~24小时,在纯钛表面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
所述保存液为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纯钛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纳米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9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从衬底局部且可控地去除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等离子体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