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9250.5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3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松全;董庆亮;李德峰;刘宇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具有六元环碳结构,碳原子之间以sp2杂化键相互连接,它有可与金刚石相媲美的强度,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和最硬的材料,比表面积可达2630m2/g,具有极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这些优异的性能使石墨烯在电子、信息、能源、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微机械剥离法和外延生长法,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微机械剥离法是石墨烯最初发现时采用的方法,由于其操作比较繁琐,不可大量制备,现在已很少采用;外延生长法要求条件比较苛刻,且石墨烯很难与基底分离,很难大规模制备;化学气相沉积法虽然可制得高质量的石墨烯,但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制备费用昂贵,而氧化还原法是当前唯一可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氧化还原法的步骤为:首先将石墨粉与强氧化剂反应,得到氧化石墨,洗涤、干燥后,将氧化石墨超声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溶胶,然后用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烯,洗涤干燥得到石墨烯。目前用到的还原剂主要为肼类化合物,如水合肼、二甲基肼等,但肼类化合物有毒,会危害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操作方便可大规模生产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制含有有机酸的原花青素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按一定的质量分数超声分散在原花青素溶液中,超声40~60min后,过滤得到均一的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5~2mg/ml,原花青素的浓度为0.1~1mg/ml,溶液pH值在4~5之间,将上述混合溶液在70~100℃下反应1~2h,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石墨烯。
上述方法中,所述氧化石墨烯通过强氧化剂对天然石墨进行氧化处理所得到,对氧化剂的种类不做限定。
上述方法中,所述有机酸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方法中,所述混合溶液中有机酸的浓度以使pH值在4~5之间为好,一般在0.1~0.2 mol/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现有的氧化方法得到的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原花青素做还原剂,反应得到石墨烯产品,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可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石墨烯的红外光谱;
图2为实施例2得到的石墨烯的红外光谱;
图3为实施例3得到的石墨烯的红外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称取0.1g原花青素溶解在2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4g无水柠檬酸,再称取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粉末0.1g,将其超声溶解在上述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在70℃恒温反应1h,待反应结束,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干燥得石墨烯产品(图1)。
实施例2
称取0.1g原花青素溶解在2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g草酸,再称取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粉末0.1g,将其超声溶解在上述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在70℃恒温反应1h,待反应结束,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干燥得石墨烯产品(图2)。
实施例3
称取0.1g原花青素溶解在2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2.5g苹果酸酸,再称取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粉末0.1g,将其超声溶解在上述溶液中得到氧化石墨烯胶体,在70℃恒温反应1h,待反应结束,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干燥得石墨烯产品(图3)。
由图1~3可知,1060cm-1对应的是C-O键的伸缩振动,1390cm-1对应的是O-H键的伸缩振动,因此这两个峰对应羟基,还原后,两个峰都变小了,说明羟基被还原了。图中1720cm-1对应的是羧基,可以看出羧基峰也明显变小了,这说明,氧化石墨烯已成功被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9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