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68608.2 | 申请日: | 2014-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1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童辉;何丽峰;王启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52 | 分类号: | H04B7/0452;H04W4/00;H04W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户 输入 输出 系统 传输 数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不同用户终端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版本信息,版本信息包括第一版本信息和第二版本信息;将支持第一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和支持第二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进行下行多用户配对;为配对后的支持第一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和支持第二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分配不同的天线端口和正交码字;以及根据分配的天线端口和正交码字控制支持第一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和支持第二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传输数据,从而实现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支持2个以上用户终端的正交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Advanced(LTE的演进)系统中,为了支持MU-MIMO,设计了不同的DMRS(解调参考信号)信号,用于不同信号流解调。在3GPP Release 9(以下简称3GPP R9)中,引入了两个天线端口Port7和Port8,用于传输DMRS。Port 7和Port 8占据相同的RE(资源单元),通过长度为2的正交码字区分。
3GPP R9可支持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型,即Port7和Port8都分配给同一个用户,或者双用户单流,即Port7和Port8分别分配给两个不同的用户。
3GPP Release 10(以下简称3GPP R10)中,为了支持更多流数并行传输,引入了更多的天线端口,共支持Port7~Port14 8个天线端口,其中Port7、Port8、Port11、Port13占用相同的RE,Port9、Port10、Port12、Port14占用相同的RE,分别通过长度为4的正交码字区分。
3GPP R10最多可支持单用户8流、2用户4流,以及4用户单流。其中4用户单流时,用户分别使用Port7和Port8,同时通过两个不同的扰码加以区别。由于扰码并非正交码,只能将干扰随机化,因此四个用户之间并非完全正交,仍然存在一定的干扰,可能会影响用户解调性能。
将来在LTE网络中,会同时存在支持3GPP R9/3GPP R10/3GPP R11/3GPP R12……等的用户终端(UE),网络侧在进行多用户终端调度时,需要考虑支持传统的3GPP R9/3GPPR10/3GPP R11的UE。对于支持3GPP R9的UE而言,用户可以调度在Port7和Port8上,但是解调时,只会使用长度为2的正交码字进行解调。对于支持3GPP R9、3GPP R10、3GPP R11的UE,用户可以调度在Port7~Port14上,只有当用户传输的流数超过4流时,才会使用长度为4的正交码字解调。
综上所述,现有LTE系统中的MU-MIMO技术方案不能支持2个以上用户终端的正交传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实现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支持2个以上用户终端的正交传输。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获取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不同用户终端所支持的通信协议的版本信息,所述版本信息包括第一版本信息和第二版本信息;将支持所述第一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和支持所述第二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进行下行多用户配对;为配对后的支持所述第一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和支持所述第二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分配不同的天线端口和正交码字;以及根据分配的天线端口和正交码字控制支持所述第一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和支持所述第二版本信息的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传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