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脑显示器支架控制方法及电脑显示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243.3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知;黄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知;黄东生 |
主分类号: | F16M11/10 | 分类号: | F16M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显示器 支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承托件的控制方法和结构,尤其是一种电脑显示器支架控制方法及电脑显示器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通过手持设备进行办公娱乐成为了一种趋势,在以往,台式电脑显示器一般通过一支架放置于桌面上,较大尺寸的显示器也可固定在墙面上,笔记本电脑则一般摆设于桌面,而人们使用平板电脑显示器或智能手机时一般都是手持进行,在进行长时间的视频观看或文件处理时,不仅握持不稳定而且手部容易产生疲劳,为了解决此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平板电脑显示器支架或者带支架功能的皮套等产品,以提供一个能够解放双手且稳定的承载效果,但是现有的手动的电脑显示器支架,使用起来不方便,不便利,因为固定的电脑显示器支架,使得人体的眼睛只能固定在的方位看,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人体的颈椎、腰椎部位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在同一个动作,长年累月下去很容易造成颈椎腰椎的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脑显示器支架控制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屏幕位置固定,用户容易疲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连接部与显示器连接;
S2、设置一旋臂,将连接部活动安装于悬臂上;
所述的步骤S2进一步包括步骤:
S21、将连接部安装于旋臂的一端;
S22、在旋臂的另一端上安装一配重块;
S3、将所述的旋臂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一电机;
所述的步骤S3进一步包括步骤:
S31、设置一电机,并连接减速机构;
S32、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连接部之间设置一转动同步结构,通过转动同步结构保持旋臂转动时显示器保持水平;转动同步结构包括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的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连接部的活动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
S4、通过电机驱动旋臂带动显示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圆周轨迹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1中具体为将连接部固定于显示器的背部;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4包括步骤:
S41、将电机与一电机控制电路板连接;
S42、通过一遥控发送电机控制指令;
S43、电机控制电路板接收电机控制指令并控制电机转动、停止、调速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脑显示器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屏幕位置固定,用户容易疲劳的问题。
该电脑显示器支架包括一用于连接显示器的连接部,其改进在于:所述的连接部安装于一旋臂上,所述的旋臂连接有一驱动旋臂旋转的电机,所述的电机连接一接收用户操作并控制电机运行的电路板;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一减速机构,所述的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旋臂连接并驱动旋臂旋转;所述的连接部通过一活动轴活动安装于旋臂上,所述的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连接部的活动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的连接部安装于旋臂的一端,所述的旋臂另一端安装有一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和电机配合驱动旋臂带动显示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匀速圆周轨迹运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电脑显示器支架控制方法和电脑显示器支架能够在承载电脑显示器的同时作圆周轨迹运动,有效地使我们的眼睛、颈椎、腰椎得到适当的运动,有效地减缓或防止颈椎、腰椎的损伤和眼睛疲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轴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显示器1、连接部2、旋臂3、电机4、配重块5、第一结合子6、第二结合子7、活动轴8、输出轴9、第一同步轮10、第二同步轮11、同步带12、垂直吊臂13、垂直吊臂轴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知;黄东生,未经杨知;黄东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