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8133.7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1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伟;刘正乾;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殿慧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nfc 功能 智能 终端 划转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移动互联网,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日益普及的一种支付工具,使用电子钱包购物,通常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目前的电子钱包,一般只能用于“刷卡”消费,也就是说,其交易活动主要是在个人消费者和商业机构之间完成,缺乏在个人用户之间的支付、转账、借款、还款等活动。单一的业务形式,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方法,其能够实现离线电子钱包之间的划账功能。
本公开在其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其能够实现离线电子钱包之间的划账功能。
本公开在其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系统,其能够实现离线电子钱包之间的划账功能。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方法,包括:
第二智能终端与第一智能终端建立NFCP2P连接;
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发起的划转请求,划转请求中携带第一智能终端的手机号码、第一智能终端的电子钱包帐号和待划转金额;
向电子钱包服务器发起划账请求,划账请求中携带第二智能终端的手机号码、第二智能终端的电子钱包帐号和待划转金额;
响应于电子钱包服务器对划账请求的接受,接收电子钱包服务器发出的对第二智能终端电子钱包的扣款命令;
通过已建立的NFCP2P连接向第一智能终端发起电子钱包充值命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电子钱包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待划转金额检查第二智能终端的电子钱包余额是否足够;
如果足够,则接受第二智能终端发出的划账请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智能终端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选择数据网或短信方式向电子钱包服务器发起划账请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钱包服务器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选择数据网或短信方式向第二智能终端发出扣款命令。
根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包括: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与具有NFC功能的第一智能终端建立NFCP2P连接;
划转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智能终端发起的划转请求,划转请求中携带第一智能终端的手机号码、第一智能终端的电子钱包帐号和待划转金额;
划账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电子钱包服务器发起划账请求,划账请求中携带第二智能终端的手机号码、第二智能终端的电子钱包帐号和待划转金额;
扣款命令接收单元,用于响应于电子钱包服务器对划账请求的接受,接收电子钱包服务器发出的对第二智能终端电子钱包的扣款命令;
NFC充值单元,用于通过已建立的NFCP2P连接向第一智能终端发起电子钱包充值命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划账请求发送单元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选择数据网或短信方式向电子钱包服务器发起划账请求。
根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系统,包括电子钱包服务器和至少两个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钱包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待划转金额检查第二智能终端的电子钱包余额是否足够,如果足够,则接受智能终端发出的划账请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钱包服务器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选择数据网或短信方式向发出划账请求的智能终端发出扣款命令。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二智能终端通过电子钱包服务器的余额检查,并接收到扣款命令后,第二智能终端直接通过其与第一智能终端之间已建立的NFCP2P连接发起对第一智能终端电子钱包的充值命令。在整个划账过程中,无需第一智能终端在线,也可以实现用户间电子钱包的划账功能,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为用户节省了流量,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间划转的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具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