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轧穿带板形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119.7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娜;李彬;李金保;安冬洋;马铮;王宇韬;张转转;张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牌号 取向 硅钢 精轧穿带板形 稳定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轧穿带板形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相对于普通硅钢而言具有硅含量高且工艺窗口窄,轧制难度较大的特点。即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硅含量占硅钢质量的百分比在2.2以上,出炉温度比普通冷轧钢低50度,平均在1090度左右,另外其终轧温度也较普通冷轧钢低。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板形模型的设置进行生产。板形模型先按规律的等比例凸度原则设定计算高牌号硅钢产品的窜辊位置和弯辊力,通过窜辊原则进行模型设定,即根据比例凸度相等的原则,随着厚度的减薄,设定计算各精轧机架的凸度涉及的数据也随着减小,窜辊位置应该逐渐的正窜。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依据上述生产过程生产容易出现中间浪的问题,即轧制后的带钢中部延伸多,边部延伸少,严重时会出现中间轧漏废钢的情况。尤其是轧制温度的波动会显著影响金属的横向流动,进而影响到带钢在精轧机架内的凸度稳定性。也就是说会出现依据板形模型设定计算的各精轧机架凸度与因金属产生横向流动而产生的实际凸度不匹配的现象,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差。
因此,亟需一种保证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精轧各机架稳定穿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轧穿带板形稳定性的方法,以实现大大降低由工艺制度的波动而导致的穿带过程出现中间浪,甚至因为中间浪而轧废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轧穿带板形稳定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放入精轧机架进行穿带轧制;步骤b:在比例凸度相等原则下,根据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板形计算各个精轧机架的凸度及窜辊设置的第一位置,所述比例凸度相等原则为随着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减薄,对各个精轧机架的凸度设定对应减小,窜辊位置逐渐正窜;步骤c:分别设置上游机架窜辊的第二位置及下游机架窜辊的第三位置,使得所述上游机架窜辊的第二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位置正向偏移,所述下游机架窜辊的第三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位置负向偏移;步骤d: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建立板形模型,并依据所述板形模型进行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步骤e:判断生产中是否出现中间浪的问题,若是,则将所述上游机架的窜辊正向偏移,将所述下游机架的窜辊负向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继续判断生产中是否出现中间浪,若是,则转至步骤e。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机架包括F1机架和F2机架,所述下游机架包括F3机架和F4机架,所述F1机架和所述F2机架设置在靠近中间坯的一侧,所述F3机架和所述F4机架设置在远离所述中间坯的一侧。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板形计算各个精轧机架的凸度还包括根据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板形计算各个精轧机架弯辊的弯辊力。
进一步地,所述精轧机架为CVC机架。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控制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轧穿带板形稳定性的装置,包括精轧机、计算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精轧机由多个精轧机架组成,所述精轧机架包括上游机架和下游机架,所述精轧机架用于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进行穿带轧制,所述精轧机架上设置窜辊;计算模块设置在所述精轧机上,用于在比例凸度相等原则下,根据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板形计算各个精轧机架的凸度及窜辊设置的第一位置,所述比例凸度相等原则为随着所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的减薄,对各个精轧机架的凸度设定对应减小,窜辊位置逐渐正窜;控制模块与所述计算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各个精轧机架的凸度及窜辊设置的第一位置,重新设置上游机架窜辊的第二位置及下游机架窜辊的第三位置,并控制所述下游机架窜辊的第三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位置负向偏移,所述上游机架窜辊的第二位置相对所述第一位置正向偏移,然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建立板形模型,并控制精轧机按所述板形模型进行生产。
进一步地,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判断生产中是否出现中间浪的问题,若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上游机架的窜辊正向偏移,并将所述下游机架的窜辊负向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机架包括F1机架和F2机架,所述下游机架包括F3机架和F4机架,所述F1机架和所述F2机架设置在靠近中间坯的一侧,所述F3机架和所述F4机架设置在远离所述中间坯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精轧机架为CVC机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