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7565.6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霞;周浩;魏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车顶 过电压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和接触网之间产生的过电压现象,多次造成机车放电间隙击穿,直接造成牵引变电所断路器跳闸,短路电流甚至烧损接触网导线,严重危及机车和接触网设备安全,甚至造成行车C类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防止牵引变电所断路器跳闸或烧损接触网导线的事故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该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包括:
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包括:复合式放电间隙、氧化锌非线性电阻、脱扣器;其中,所述复合式放电间隙的一端与电力机车系统相连接,所述复合式放电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相连接,所述氧化锌非线性电阻还与所述脱扣器的一端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通过复合式放电间隙吸收过电压,解决了机车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引起的放电间隙放电,有效的防止了牵引变电所断路器跳闸或烧损接触网导线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通过到机务段现场考察,跟踪电力机车的运行情况,可以知道电力机车出现过电压的情况主要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机车升受电弓合主断或是断开主断降受电弓;二、机车通过分相区失电或得电的瞬间。
通过对电力机车过电压情况进行测试试验可知,过电压主要出现在电力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离合过程中,即电力机车系统对于接触网系统的投入和退出过程,也是电力机车和接触网之间电路参数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过电压现象。进一步地,过电压表现为瞬间脉冲式尖峰。
在电力机车通过分相区失电或得电瞬间期间,过电压呈现高频脉冲电压录波图像,电力机车通过接触网过分相区时过电压为电磁振荡现象,过电压呈现高频震荡,其峰值为脉冲状态,这主要是接触网过分相存在中性段造成。
此过电压随机性与峰值大,接触网过分相试验中过电压最高达82kv和98kv。
对放电间隙而言,工频耐压试验时将放电间隙距离分别设为110mm和118mm。当放电间隙为110mm时,工频试验电压击穿平均值为47.25KV;当放电间隙在118mm时,工频试验电压击穿平均值为49.13KV;当放电间隙为110mm时,冲击试验电压范围在88KV-194KV之间;当放电间隙在118mm时,冲击试验电压值最低为102-103KV时,为放电间隙击穿的的最低电压值,也就是放电间隙击穿的临界冲击电压值。
从以上数据可知在机车正常的通过分相区失电或得电的瞬间出现的过电压就有可能造成放电间隙的击穿,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可以抑制过电压对电力机车的破坏。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包括: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包括:复合式放电间隙11、氧化锌非线性电阻12、脱扣器13;其中,所述复合式放电间隙11的一端与电力机车系统10相连接,所述复合式放电间隙11的另一端与所述氧化锌非线性电阻12相连接,所述氧化锌非线性电阻12的一端还与所述脱扣器13的一端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车顶过电压吸收装置,通过复合式放电间隙11吸收过电压,解决了机车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引起的放电间隙放电,有效的防止了牵引变电所断路器跳闸或烧损接触网导线的事故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