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拦挡溢流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7205.6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8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雷运华;刘国勇;王小波;何兴勇;郭建和;孙士国;魏丽琴;梁娟;汤雷;程保根;张超;孔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拦挡 溢流坝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拦挡溢流坝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推移质较多或泥石流河道、沟道中,为了避免推移质或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进入下游建筑物,或者对泥石流沟道进行拦挡,以达到减势回淤的目的,需在河道、沟道中设置拦挡坝。该拦挡坝的特点是既能拦挡推移质或固体物质,坝体又能透水,同时多余的水流还能从坝顶溢流。
目前,为达到该目的,工程上一般均采用拦挡混凝土坝,并在坝身上设置透水孔减少坝身压力,在坝顶上设置梳齿结构拦挡其他物质。由于是混凝土结构,对河道、沟道和两岸基础要求高,需进行开挖,对原河道、沟道产生破坏,增加了推移质或固体物质;混凝土坝为刚性结构,其受基础变形影响较大,容易变形破坏;混凝土坝不能做到就地取材、施工复杂、施工时间长、造价高等。因此,有必要选择一种简单实用的拦挡溢流坝对推移质较多或泥石流河道、沟道进行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基础设置要求低、施工简单、建筑造价低廉的拦挡溢流坝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拦挡溢流坝结构,包括块石和网状透水骨架,所述的块石填装在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中,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通过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固定在外部需要设置拦挡溢流坝结构的河道或沟道中;沿所述河道或沟道流动的水流透过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和相邻块石之间的间隙流过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裹夹在所述水流中的固体物质或推移质通过所述的拦接溢流坝过滤并阻挡在所述拦挡溢流坝结构的迎水面一侧。
进一步的是,在构成所述拦挡溢流坝结构坝体的网状透水骨架的顶部和背水面一侧分别设置有防冲刷结构。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网状透水骨架的与所述防冲刷结构相连接的部分嵌入所述的防冲刷结构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防冲刷结构为浇筑在所述网状透水骨架顶部和背水面一侧的混凝土板,位于所述网状透水骨架背水面一侧的所述混凝土板上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过流孔。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网状透水骨架背水面一侧的下部还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抗冲刷护坦。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抗冲刷护坦由上部的所述防冲刷结构和下部的所述网状透水骨架构成,在所述抗冲刷护坦的网状透水骨架内也填装有所述的块石。
进一步的是,位于所述抗冲刷护坦上部的防冲刷结构与位于所述网状透水骨架背水面一侧的防冲刷结构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网状石笼构成,所述的各个网状石笼均为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所述的块石分别填装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的各个所述的网状石笼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网状石笼由钢筋焊接而成,相邻两个网状石笼之间为焊接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网状石笼构成,所述的各个网状石笼均为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所述的块石分别填装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的各个所述的网状石笼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由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和填装在所述网状透水骨架中的块石构成,并且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通过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固定在需要设置拦挡溢流坝结构的河道或沟道中。这样,沿所述河道或沟道流动的水流便可以透过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和相邻块石之间的间隙流过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而裹夹在所述水流中的固体物质或推移质可以通过所述的拦接溢流坝过滤并阻挡在所述拦挡溢流坝结构的迎水面一侧。既实现现有拦挡溢坝的拦挡推移质或固体物质的功能,又由于网状透水骨架不像混凝土结构的坝体那样,在与河道、沟道连接时,对河道、沟道基础要求较高,而只需要使用像固定桩、固定柱一类的建筑物或构件将其固定在河道、沟道两侧的岸基上即可,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低,而块石可以就地取材,随取随用,施工简单、建筑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拦挡溢流坝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到的单个网状石笼的布置图;
图3为图1的I部详图。
图中标记为:块石1、网状透水骨架2、防冲刷结构3、过流孔4、抗冲刷护坦5、网状石笼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