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打击乐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6511.8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1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人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人欢 |
主分类号: | G10H1/34 | 分类号: | G10H1/34;G10H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打击乐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电子乐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电子乐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如,传统的电子琴,通过电子音色模拟,可以模拟出各种用户想要的音色。
正因为电子乐器可以模拟各种音色,因此,对传统乐器进行电子化改造,是每一位乐器演奏者的期待。而其中,对于打击乐器,由于需要通过敲击才能产生乐音,乐器表面承受的撞击力度较大,因此,改造难度较大,普通的活动式按键在频繁敲击过程中,容易损坏;现有的其它参考则是采用触摸屏界面代替乐器按键平面,当敲击触摸屏上显示的某个按键时,触摸屏反馈被敲击的位置,然后由控制器输出对应的乐音。但是,目前的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根本无法承受较大力度的敲击,屏幕十分容易损坏,因此,采用电阻屏或电容屏作为电子打击乐器的打击界面,根本无法体验打击乐的乐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打击乐器,该电子打击乐器可以使演奏者在尽兴打击时,稳定可靠地工作,不易损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子打击乐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围一块用于显示打击界面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一块刚性透明板;所述刚性透明板下方固定一个用于拾取该透明板的振动的振动开关;所述框架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一个仅对该透明板的振动频率敏感的横向拾音器和纵向拾音器;所述振动开关、横向拾音器、纵向拾音器分别耦合至一个运算器;所述运算器按如下方式运算:从所述振动开关输出振动信号开始计时,记录横向拾音器拾取该透明板的振动声音的时间t1,以及纵向拾音器拾取该振动声音的时间t2;分别以横向拾音器、纵向拾音器的中心为圆心,以v*t1、v*t2,为半径,在所述透明板上作两道圆弧,其中,v为空气中的音速;将该两道圆弧的交点位置判断为透明板被打击的位置点;所述运算器耦合至一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所述透明板上被打击的位置点所对应的乐音,经过音色处理后输出给扬声器。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上与所述横向拾音器、纵向拾音器接触的部分由柔性橡胶构成,以防止所述透明板的刚性振动被该二个拾音器所拾取。
作为优选,所述刚性透明板由钢化玻璃构成,具有优良的抗敲击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刚性透明板的四个边角均为圆角,以消除边角应力集中效应。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开关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下表面正中央,以缩小对透明板各部位振动进行反应的差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电子打击乐器在使用时,演奏者可以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打击界面,直接在显示屏正上方的透明板上进行敲击,当敲击到透明板上某个点后,透明板的刚性振动仅在板内传动,其速度远胜于空气中的音速,因此,该刚性振动从产生到被振动开关捕捉到的时长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刚性振动产生的瞬间,从敲击点产生的振动声音还通过空气分别传播至所述横向拾音器和纵向拾音器;那么,根据声音从敲击点分别传播到横向拾音器和纵向拾音器的时间t1、t2,以及空气中的音速v,即可求出敲击点分别与横向拾音器、纵向拾音器之间的距离,这样,通过交点法即可找到敲击点的位置,从而控制器即可向扬声器输出该位置所对应的乐音;由于演奏者可以不直接敲击液晶屏,因此该电子打击乐器可以使演奏者在尽兴打击时,稳定可靠地工作,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子打击乐器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电子打击乐器的电气结构图。
图3是本电子打击乐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电子打击乐器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包围一块用于显示打击界面的显示屏2;所述显示屏2上方设置一块刚性透明板(与显示屏2重合,故未标记);所述刚性透明板下方固定一个用于拾取该透明板的振动的振动开关3;所述框架2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一个仅对该透明板的振动频率敏感的横向拾音器4和纵向拾音器5;所述振动开关3、横向拾音器4、纵向拾音器5分别耦合至一个运算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人欢,未经马人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65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