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短信鉴别方法、装置和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65150.5 | 申请日: | 2014-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8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 发明(设计)人: | 于川;邓小宁;徐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1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短信 鉴别方法 装置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短信鉴别方法、装置和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获取所述终端的伪基站识别参数,其中所述伪基站识别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当前所在位置的第一位置区编码和所述终端当前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根据所述伪基站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为伪基站下发的垃圾短信。能够确定通过伪基站下发的垃圾短信。本发明能够确定通过伪基站下发的垃圾短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接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短信鉴别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的垃圾短信鉴别和拦截方式主要为判断短信的发送地址是否合法,以及判断短信发送内容是否合法。
以现有的移动终端拦截垃圾短信息的方法为例,首先解析出发送方号码、短消息内容;检查发送方号码是否在预设认可号码中,如果是则接收该短消息,否则检查发送方号码是否在预设拒绝号码中,如果是则丢弃该短消息;如果否则检查短消息内容是否在预设拒绝内容中,如果是则丢弃该短消息;如果否则对该短消息进行接收处理。通过上述过程避免对朋友号码发送的短消息的误拦截,又可以严格或模糊的拦截垃圾短消息,达到有效、合理拦截垃圾短消息,使手机用户免受垃圾短消息骚扰和以及因为其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损失,维护了手机用户的通信自由。
另外,还可以基于内容长度监控垃圾短信息。监控垃圾短信息系统中的监控规则定义模块将预设的监控规则、按流量监控的监控值与按内容长度监控的可疑门限值同步配置到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数据库管理操作模块中;当起呼用户的所述短信息流量值大于所述监控值时,分析模块将所述起呼用户的所有信息发送到数据库管理操作模块;插入数据库模块将起呼用户的所有信息插入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判断所述短信息的内容长度,若短信息内容长度大于可疑门限值,起呼用户为可疑用户。这样同样提高了监控效率与监控准确率。
上述方式是当前技术中检测垃圾短信的常用技术手段。
这些检查方式主要通过短信的发送地址(白名单)和短信文本内容来判断短信是否合法,对当前由合法的运营商终端用户群发的短信是有效果的。但是对通过伪基站进入用户所在小区,盗取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IMSI)后,再伪装成合法的发送地址进行短信发送的违法行为则没有办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地也就无法进行拦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短信鉴别方法、装置和终端,能够确定通过伪基站下发的垃圾短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短信鉴别方法,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
获取所述终端的伪基站识别参数,其中所述伪基站识别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当前所在位置的第一位置区编码和所述终端当前的无线信号强度值;
根据所述伪基站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为伪基站下发的垃圾短信。
上述的垃圾短信鉴别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终端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终端接收到原始短信后,获取用于初步过滤所述原始短信的过滤信息,所述过滤信息为发送所述原始短信的短信发送地址或所述原始短信的关键字;
判断所述过滤信息与预存的垃圾短信过滤信息是否一致,获取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指示所述过滤信息与预存的垃圾短信过滤信息不一致时,确定所述原始短信为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
上述的垃圾短信鉴别方法,其中,当所述判断结果指示所述过滤信息与预存的垃圾短信过滤信息一致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原始短信确定为垃圾短信并拦截。
上述的垃圾短信鉴别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伪基站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经过初步过滤的过滤短信为伪基站下发的垃圾短信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5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