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温肾壮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5141.6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熊永爱;张帅杰;苏柘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15/10;A61P15/08;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全学荣;杜朗宇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壮阳 保健品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肾壮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育龄夫妇的生育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这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男性生育能力下降引起的。男性不育,即生殖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精液质量的低下,其二是男性性功能障碍。
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临床上重要的男性不育原因,而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是主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在MMAS全部样本中,美国40-70岁男性的阳痿发病率是52%,我国也有上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阳痿,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阳痿的发生还存在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许多20-30岁年龄段的男性也出现了明显的阳痿的症状。
中药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脏,生殖之本,若肾气不足则会影响到男性生殖功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中药合理组方使用不仅能改善阳痿、早泄、勃起坚等表面症状;还能全方位调节生殖系统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无精、少精、死精等症状,内外调理,标本兼治。专利申请:103100025A,公开了一种用于益肾壮阳的药物组合物:人参5~10份、黄芪2.5~5份、补骨脂(盐炒)2.5~5份、巴戟天(制)2.5~5份、肉苁蓉2.5~5份、山茱萸(制)2.5~5份、枸杞子2.5~5份、覆盆子2.5~5份、制何首乌2.5~5份、杜仲(盐制)2.5~5份、肉桂2.5~5份、菟丝子2.5~5份、山药2.5~5份、砂仁2.5~5份、白术2.5~5份、麦冬2.5~5份、天冬2.5~5份、五味子2.5~5份、熟地黄2.5~5份、菊花2.5~5份、黄柏(盐炒)2.5~5份、车前子(盐炒)2.5~5份、柏子仁2.5~5份、远志(制)2.5~5份,具有明确的补肾壮阳、益气补血、固精止泻、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男性性功能、改善性生活质量,并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锁阳补肾胶囊,主要由锁阳、仙茅、巴戟天、当归、蛇床子、肉苁蓉、韭菜子、五味子、红参、牛鞭、狗肾、鹿茸、黑顺片、肉桂、小茴香、阳起石、花椒、菟丝子、杜仲等药物制备而成,补肾壮阳,填精固真,用于肾阳虚或肾阴虚引起的阳萎、遗精、早泄等症。
虽然目前可补肾壮阳、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处方众多,但是,其组方中药味数量多,成本高,且不利于对中药植物品种的保护。
若能够提供一种药味较少,且药效活性良好的的新药,将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温肾壮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温肾壮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其原料药含有如下重量的药味:玛咖1~1.5份、丁香1份、枸杞1~1.5份。
进一步地,其原料药含有如下重量的药味:玛咖1.5份、丁香1份、枸杞1.5份。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味组成:玛咖1~1.5份、丁香1份、枸杞1~1.5份。
本发明试验中发现,将三味药材采用不同的用量进行配伍使用后,其药效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以如下配比时药效最佳,甚至优于阳性药物锁阳补肾胶囊:玛咖1.5份、丁香1份、枸杞1.5份。
本发明中,所述玛咖(LepidiummeyeniiWalp):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独荇菜属(Lepidium)玛咖的干燥根茎;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其中,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水提物或/和乙醇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和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剂型。
进一步地,所述乙醇提取物是50%~70%v/v乙醇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5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