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4566.5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3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冯飞;张云胜;王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1B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气剂 真空封装 芯片 非致冷红外探测器 衬底片 封装腔 垫片 键合 薄膜 晶圆级 盖片 圆片级封装 封装腔体 封装芯片 盖片表面 键合结构 微结构 腔体 封装 激活 测试 制作 | ||
1.一种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垫片、一衬底片及一盖片,于所述垫片中形成芯片封装腔,于所述衬底片中形成用于待封装芯片引线的通孔结构,或于所述盖片中形成用于待封装芯片引线的通孔结构,并于所述衬底片的通孔结构中形成金属柱,或于所述盖片的通孔结构中形成金属柱;
b)键合所述垫片及所述衬底片形成封装腔体;
c)提供一已通过测试的待封装芯片,将所述已通过测试的待封装芯片通过键合结构键合于所述衬底片,或将所述已通过测试的待封装芯片通过键合结构键合于所述盖片;
d)提供吸气剂,并将所述吸气剂固定于朝向所述芯片封装腔的盖片表面;
e)提供一真空设备,将所述封装腔体和盖片对准后,进行抽真空、激活吸气剂及加热加压,通过键合结构键合所述盖片及所述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还包括于所述垫片中形成真空缓冲腔的步骤,且所述真空缓冲腔位于所述芯片封装腔的外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于所述真空缓冲腔中固定吸气剂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封装芯片的种类包括非致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微机械陀螺芯片、加速度计芯片、谐振器芯片、场发射器件芯片、压力传感器芯片和光微机械器件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封装芯片为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所述盖片为包括双抛硅片、锗片及硫化锌片的红外滤波片,且所述红外滤波片表面形成有红外增透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键合方式的种类包括阳极键合、硅-硅键合、以及复合金属层-焊料-复合金属层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及步骤e)所述的键合结构为复合金属层-焊料-复合金属层组成的叠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金属层的种类包括Cr/Au、Cr/Cu、Cr/Ni/Au、Ti/Ni/Au、Ti/W/Ni/Au;所述焊料的种类包括AuSn、AgSn、InSn、PbSn、CuS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种类包括双抛玻璃片、双抛硅片及陶瓷片,所述衬底片的种类包括双抛玻璃片、双抛硅片及陶瓷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为与所述衬底片的尺寸相匹配的整片,或为固定于与所述衬底片的尺寸相匹配的夹具中的分离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气剂薄膜的混合晶圆级真空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剂的成分包括锆合金及钛合金的一种或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45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