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氧水合成的高分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4468.1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东;李晓彤;苏宏久;任高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42 | 分类号: | B01J23/42;B01J23/44;B01J23/63;C01B15/023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双氧水 合成 分散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一种用于双氧水合成的高分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可作为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氧剂等,广泛应用于造纸、化工、环保、电子、航天等行业。双氧水使用后的产物为水和氧气,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绿色化学品。近年来,在新型的绿色化工领域中,如:己内酰胺,环己酮,对苯二酚,环氧丙烷等产品生产过程均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进一步开拓了双氧水新的应用领域。随着发展绿色化学的理念不断加深,过氧化氢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球的双氧水总生产能力达到了2200万吨/年,并且双氧水生成能力以年平均8%~11%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双氧水行业发展同样迅速,双氧水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也逐步提高,2011年,国内年产双氧水达160万吨(以100%H2O2计)。双氧水生产方法有电解法、蒽醌法和氢氧直接合成法,其中蒽醌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过程如下:首先是工作液中的蒽醌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和氢气进行加氢催化反应生成蒽氢醌。其次是氧化步骤,主要是蒽氢醌和氧气、空气或者含有氧气的混合气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双氧水和蒽醌,通过萃取分离双氧水;之后的工作液返回上述的加氢催化反应步骤,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作液中工作液载体的浓度对生产能力有很大影响。目前工业中生产双氧水的工作液载体主要是2-乙基蒽醌(EAQ)以及其四氢化物(四氢2-乙基蒽醌:H4EAQ)。在重芳烃和磷酸三辛酯组成的溶剂体系中,乙基蒽醌的溶解度比较低,常温下仅有120g/L,如果继续提高2-乙基蒽醌的浓度,蒽醌很容易从工作液中析出,从而堵塞管道,影响装置的安全生产。因此,现有技术的蒽醌法生产的双氧水含量比较低,双氧水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7.5-35%之间。2-戊基蒽醌的侧链较长,具有比较高的溶解度(在常温下,与EAQ相同溶剂条件下,2-戊基蒽醌的溶解度达到584g/L),工作液的生产能力高。目前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比利时Solvay公司(Kirk-othmerEncyclopediaofChemicalTechnology,Forthedition,volume13.)都推出了采用2-戊基蒽醌为工作载体的生产工艺过程。
蒽醌法中的核心步骤为蒽醌加氢过程,加氢催化剂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点。现行装置中使用的催化剂除少量早期的骨架镍催化剂和Degussa使用的钯黑催化剂(JP06048708)外,其余均使用负载型钯催化剂。骨架镍催化剂由于反应器结构复杂,催化剂寿命短且高度易燃,目前已逐步被淘汰。钯黑催化剂使用悬浮床工艺,产能高,但此工艺需要匹配高水平的过滤辅助设备,且催化剂易磨损,不宜推广。为了解决上述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生产线均采用固定床工艺,此工艺反应器设计简单,不需复杂的分离设备。
传统的蒽醌加氢催化剂多数以浸渍法制成,US3635841报道了一种以球形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大于0.05%金属钯制备蒽醌氢化催化剂的方法。该催化剂活性较低,且稳定性差。使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受浸渍溶剂的表面张力及溶剂化作用影响,活性组分易在载体表面聚集形成大颗粒;同时为保证活性组分与载体牢固结合,催化剂需进行高温焙烧,在此过程中活性组分晶粒易聚集生长为大颗粒结晶。因而使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普遍存在活性金属晶粒易长大、分散度低,催化剂活性低的缺点。
US4521531报道了一种使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蒽醌加氢催化剂的方法。该催化剂制备以SiO2为载体,PdCl2为前驱体,并添加了Zr(NO3)2等助剂。制备时通过加入Na2CO3渐进地调高溶液的pH,当pH=7时,滴加还原剂。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后制成催化剂。此方法的缺点是难以控制上载量,重复性较差。
AkzoNobel公司的专利EP0878235采用化学镀法制备Pd催化剂。首先分别用SnCl2敏化液和酸性PdCl2活化液预处理载体,之后通过含PdCl2、NH4Cl、NH3·H2O、NaH2PO3的镀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催化剂。此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但制备过程影响因素多,工艺复杂,难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4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