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置在人体左肝管内的顺应性好的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64385.2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冰;韦建宇;赵雄元;高小龙;胡洁;张子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冰;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置 人体 左肝管内 顺应性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支架,可以放置在人体左肝管内的顺应性好的支架。
背景技术
塑料支架是一种放置在人体管腔中,用于引导体液流动的医疗器械,现常用的支架通常为一导管状器材,两端开口,导管上通常设有孔洞用于引流,或设有倒刺,用于导管的体内固定之用。
由于导管在人体中通常会来回的滑动,有脱落的风险,所以塑料支架两端也通常会设计成大弯、猪尾型等形状,用来固定支架的位置。
现有的左肝管支架要么是直线型要么是一个弯型,病患反应使用中不适感强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顺应性好的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置在人体左肝管内的顺应性好的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中间连通的前段管、中段管以及后段管三个部分,所述前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30度~120度,中段管与后段管之间的夹角为110度~130度,且前段管和后段管分别为与中段管的两侧。
本发明中,所述前段管上设有倒刺,且倒刺处设有引流槽。
本发明中,所述后段管上设有倒刺,且倒刺处设有引流槽。
本发明中,所述前段管上设有引流孔。
本发明中,所述后段管上设有引流孔。
本发明中,所述前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圆弧角。
本发明中,所述后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圆弧角。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塑料引流管设计成S形状,参照人体结构和人体工程学,专门为左肝管上部和下部病变病人引流设计,其特点是顺应性强,减少病人痛苦,减少手术风险。左肝管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向上,一条向下,S型引流管也根据此特征在远端设计两种S形状适合不同的病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效果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效果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置在人体左肝管内的顺应性好的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中间连通的前段管、中段管以及后段管三个部分,所述前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30度~120度,中段管与后段管之间的夹角为110度~130度,且前段管和后段管分别为与中段管的两侧。所述前段管上设有倒刺,且倒刺处设有引流槽。所述后段管上设有倒刺,且倒刺处设有引流槽。所述前段管上设有引流孔。所述后段管上设有引流孔。所述前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圆弧角。所述后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圆弧角。
支架由PU、PE、PTFE等高分子材料制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放置在人体左肝管上部的顺应性好的支架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中间连通的前段管1a、中段管1b以及后段管1c三个部分,所述前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前段管1a向中段管右侧偏转,中段管与后段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后段管1c向中段管左侧偏转,前段管和后段管分别为与中段管的两侧。所述前段管1a上设有倒刺1d,且倒刺处设有引流槽1e。所述后段管1c上设有倒刺1f,且倒刺处设有引流槽1g。所述前段管1a上设有引流孔1h。所述后段管1c上设有引流孔1i。
支架使用PU管材制成,管壁厚约2.3至3.8mm,管材直径为2至4mm,弯折角度在0°至180°之间。管材远端设有倒刺,帮助固定支架位置。
如图2~图3所示,前段管1a伸入肝左管2的上部,中段管1b位于胆总管3内,后段管1c伸入十二指肠4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前段管与中段管之间的夹角为45度,前段伸入肝左管的下部,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现有的塑料胆道支架多设计为“直型”或“下弯型”,与胆道解剖形态相吻合,这类支架适合留置在肝外胆管或右肝管内;但左肝管与肝外胆管之间有较大的转角,放置这类支架后,支架位置难以固定,肝脏伴随着呼吸上下运动,支架常常会逐渐下滑,致使胆道引流效果不佳,严重者还会引起十二指肠的损伤,造成严重后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冰;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胡冰;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4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透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镀铝附着力的聚丙烯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