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箱梁滚轴式内模脱模装置及制作施工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3064.0 | 申请日: | 2014-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包兴;秦德进;刘晓栋;冯恒旺;贾枝喜;张东青;王振宇;袁晓红;李存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1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滚轴 式内模 脱模 装置 制作 施工 操作方法 | ||
1.一种预制箱梁滚轴式内模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模(1)、底模(11)的顺桥向两侧分别焊接的若干钢管组,竖直方向上同侧的钢管组上下对应设置,水平方向上同侧的钢管组左右对应设置;
所述钢管组包括两水平、同轴且留有间隔设置的钢管,两钢管内插设有光圆钢筋(2),钢管的内径大于光圆钢筋(2)的外径,光圆钢筋(2)中部焊接有钢板(4),钢板(4)与顶模(1)、底模(11)垂直,同一竖直方向上靠近顶模(1)侧的钢板(4)、靠近底模(11)侧的钢板(4)之间通过高强螺栓(5)连接有支撑钢板,顺桥向同一侧的各支撑钢板通过中部焊接的槽钢(7)连接,槽钢(7)的两端焊接有施力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滚轴式内模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桥向两侧的支撑钢板的间距为45cm,顺桥向同侧的相邻两支撑钢板的间距为6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箱梁滚轴式内模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钢板由顶模支撑钢板(6)、底模支撑钢板(9)搭接组成,搭接处通过高强螺栓(5)连接固定,槽钢(7)焊接于搭接处。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箱梁滚轴式内模脱模装置的制作施工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顶模(1)顺桥向两侧分别焊接若干顶模钢管组(3),各焊接处焊接两个钢管,两钢管之间的间距为10cm且同轴设置;在底模(11)顺桥向两侧也分别焊接若干底模钢管组(10);
第二步:在各焊接处的相邻钢管之间穿入光圆钢筋(2),并在各光圆钢筋(2)中部焊接钢板(4),钢板(4)与顶模(1)、底模(11)垂直,并在钢板(4)上开圆孔;
第三步: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靠近顶模(1)端的钢板(4)、靠近底模(11)端的钢板(4)分别通过高强螺栓(5)与顶模支撑钢板(6)、底模支撑钢板(9)连接,相接处的顶模支撑钢板(6)、底模支撑钢板(9)利用高强螺栓(5)搭接固定;
第四步:在顺桥向同一侧的各顶模支撑钢板(6)、底模支撑钢板(9)的搭接处上方利用高强螺栓(5)连接通长的槽钢(7);
第五步:在槽钢(7)的两端分别焊接一U型钢筋(8)形成施力环,焊接采用双面焊接;
第六步:箱梁脱模时,利用倒链拽U型钢筋(8),通过拽动U型钢筋(8)带动槽钢(7)及支撑钢板体系产生水平位移,使顶模(1)顶板与箱梁内部混凝土表面分离,再通过持续外力作用增大脱模系统水平位移量使顶模(1)与底模(11)通过滚轴彻底与混凝土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30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水利护坡
- 下一篇:桥梁顶升同步控制整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