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屋顶雨水调蓄装置及调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2803.4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龙;黄涛;车伍;李俊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顶 雨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外排水、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屋顶雨水调蓄装置及调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透水区域面积迅速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破坏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传统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以“快排”为指导思想,结果导致下游排水管道压力增大、合流制溢流(CSO)及内涝频发。特别是在我国,近年来暴雨导致排水管网溢流事件不断发生,合流制溢流污染给水体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传统雨水排水系统已难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通常引起城市内涝及合流制溢流发生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水量,而是峰值流量的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发达国家针对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上述雨水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雨水管理理念,如低影响开发(LID)、可持续雨水排水系统(SUDS)、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绿色基础设施(GIS)等,这些理念均强调在场地源头通过分散式的设施控制雨水径流,但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措施的推广应用。为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城市雨水问题,结合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所面临的开发强度大、场地受限、内涝频发、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等现状问题,调蓄设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城市雨水的管理中,调蓄设施作为应对城市内涝和合流制溢流污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构建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调蓄设施可分为天然调蓄设施和人工调蓄设施,天然调蓄设施往往是自然形成本来就存在的,像坑塘、湿地、河道、湖泊等。人工调蓄设施是经人工设计、建设的各种调蓄设施,如调蓄池、调蓄隧道、下沉式广场、停车场、景观水体、管网调蓄等。由于国内大多数城市建设过程中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结果导致天然调蓄设施被填埋或占用,城市“海绵效应”衰弱或丧失,当自然调蓄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不可避免的破坏时,工程性调蓄将成为城市雨水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工程型的调蓄设施可缓解由于场地开发增加的内涝压力,而工程性调蓄设施往往因占地规模大、投资成本高、用地限制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我国大中城市屋面面积一般占城市用地的30-60%,城市屋面不仅是一块未被利用的巨大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场地开发过程中加剧城市雨水问题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屋顶调蓄处于源头,发挥调蓄的作用更有效,建设成本低,便于维护管理,且可有效利用城市屋顶空间资源。因此,在城市建筑密度较高的老城区或其它高密度开发区域,屋顶调蓄可作为控制城市内涝及合流制溢流的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室外排水系统功能设计单一、忽略综合雨水管理、城市调蓄能力低、逢雨易涝、合流制溢流污染等对人们人身、财产带来的危害及所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地实现对雨水的可控排放、对流量峰值进行削减、减轻城市现状管网的压力,有效的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及合流制溢流污染、增加城市的海绵功能、同时对屋面雨水过滤并可与雨水回收利用设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平屋顶雨水调蓄装置;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平屋顶雨水调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屋顶雨水调蓄装置,包括调蓄管段、连接管段,所述调蓄管段由上至下设置多个调蓄出口,所述连接管段用于将所述调蓄管段与建筑物屋面雨落管相连,所述调蓄管段的管径大于建筑物屋面雨落管的管径;所述调蓄出口为长条状的线型孔或分散的圆形或椭圆形孔。
在所述调蓄管段的外围设置有围合过滤框,过滤框内装有过滤填料,过滤填料可以采用砾石、卵石或其它具有过滤效果的物质;所述围合过滤框整体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它形状。
在所述围合过滤框上设置有配套的框盖,所述框盖通过固定磁锁与围合过滤框衔接,所述固定磁锁设置于所述围合过滤框顶部四周。
在所述调蓄管段四周设置有固定支架,通过固定支架将调蓄管段与过滤框固定。
在所述调蓄管段顶部设置有溢流口;在所述调蓄管段之上设置有防落叶挡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屋顶雨水调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建筑物的传统屋面排水管起始端增设一定高度的调蓄管段,所述调蓄管段通过连接管段与建筑物屋面雨落管相连,所述调蓄管段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调蓄出口,调蓄管段的管径大于建筑物屋面雨落管的管径,调蓄管段上端为溢流口且配有防落叶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2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心衰型水肿的中药搽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