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银杏叶中加压提取黄酮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62624.0 | 申请日: | 2014-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3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于荣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荣雪 |
| 主分类号: | A61K36/16 | 分类号: | A61K36/16;A61K1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6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叶 加压 提取 黄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银杏叶中加压提取黄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银杏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它是神奇的医疗之树,2亿5千多年前侏罗纪恐龙掌控地球时,银杏是最繁盛的植物之一,在生物演化学史上被称为“活化石”。其叶、果实、种子都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银杏叶中含有抗氧化活性很好的黄酮类物质,在医药、食品领域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近年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银杏叶黄酮的重要价值,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主要采用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或碱性水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但是这些溶剂的提取效率低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甲醇、丙酮对人体有危害,不宜大量使用。
虽然近年来,有用微波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进行提取的研究报道,使提取率有所提升,但微波提取设备用于工业化生产仍难以实现,并且提取过程中的噪音问题也难以解决,而超临界萃取由于设备昂贵,会使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加压溶剂提取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在中等压力下操作的提取技术,具有的快速、高效、节约溶剂的优点已使其广泛地应用于环境、食品、药物分析等诸多领域,大孔树脂仍是当前反应性高分子技术领域发展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实践应用表明,它比其它天然吸附剂(或凝胶型树脂)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洗脱容易、机械强度高,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如何将加压处理和树脂吸附相结合,共同应用到黄酮提取实验中,提高提取率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从银杏叶中加压提取黄酮的方法,采用保温保压提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得到的黄酮纯度可以达到80%,得率在20%左右,后续吸附量大,解吸率大且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银杏叶中加压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将干燥的银杏叶粉碎成放入小型球磨机中粉碎,通过80目分样筛备用;
(2)加提取剂:将银杏叶和浓度为75-85%的乙醇按照重量比1-2:5的比例混合,加入2.5-2.8%pH值为4-5的稀盐酸,搅拌均匀,浸泡3-4h;
(3)加压提取:将上述液体转至提取器中,用加压泵加压至0.4-0.5Mpa压力,升高温度为78-80℃,保温保压,提取40-50min;
(4)吸附洗脱:将上述提取液抽滤收集滤液,将提取液和树脂按照体积比为1-2:3加入大孔树脂,分别用65-85%的乙醇以2BV/H-41BV/H流速洗脱3-5倍柱体积,收集洗脱液;
(5)浓缩:将洗脱液和有机溶剂按照重量比1∶3-5的比例混合,在0.2-0.3MPa,温度为78-80℃条件下蒸发浓缩,取下层悬液,离心分离,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大孔树脂选用DM-130型吸附树脂、LSA-10型吸附树脂或LSA-20型吸附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取的提取原料为银杏叶,原料来源比较广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采用小型球磨机将原料进行粉碎,可以更好的便于后续黄酮的提取,间接提高了提取效率。
2.采用乙醇为提取剂,环保无毒,容易处理节约后续溶剂处理成本,同时避免环境污染,适量稀盐酸可充分发挥了银杏叶中黄酮的理化性质,有效提高黄酮的提取率。
3.采用保温保压提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可避免长时间加热,破坏银杏叶中对温度敏感的黄酮类成分,纯度可以达到80%,得率在20%左右。
4.本发明采取大孔树脂吸附,具有吸附量大,解吸率大的特点,通过用由乙酸乙酯萃取,可以除去色素、脂肪酸等成分,且重现性好,树脂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提取原理为:
其提取原理是通过加压,使提取溶剂在超过沸点的温度下仍保持液体状态。加压溶剂提取法的工作压力范围在10MPa左右,温度控制在150~220℃。通过高温可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还可以加快分子扩散的速度,从而加快整个提取过程的传质速率,使提取效率增加。
大孔树脂的孔径和孔度大小、比表面积、极性等性能都可以人为控制调节,供任意选择,因此逐渐取代了活性炭和AL2O3等经典吸附剂,又补充了离子交换树脂的不足,为黄酮提取、浓缩、纯化等方面提供了极重要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荣雪,未经于荣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2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