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退线活套小车转向辊上带钢跑偏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1849.4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4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红;王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1/00 | 分类号: | B21B4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退线活套 小车 转向 带钢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硅钢连续退火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退线活套小车转向辊上带钢跑偏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硅钢连续退火生产线上分别设有入口活套和出口活套,两个活套内各有一台装有三根转向辊的活套小车,见图1,转向辊分为由上至下分别为上转向辊(4)、中转向辊(5)和下转向辊(6),与三根转向辊相对设有上下三层纠偏辊,即上偏辊(7)、中偏辊(8)和下偏辊(9),钢带依次绕过上偏辊、上转向辊、中偏辊、中转向辊、下偏辊和下转向辊,在活套小车内形成六层曲折状态,转向辊长期工作后,因各种原因辊面会出现形变,如由圆柱型成为圆锥型,使带钢与转向辊的接触发生变化,出现带钢跑偏现象。目前因为转向辊安装时位置都是经过找正后确定下来的,不允许在线调整,这样当钢带增多时,即活套小车远离纠偏辊时,钢带在转向辊上出现偏移现象,容易造成刮边事故,严重时钢带会被刮断。为确保连退线正常工作,一般对出现严重偏移的转向辊停产更换,这样既影响生产进程,又缩短转向辊的使用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退线活套小车转向辊上带钢跑偏的调整方法,当转向辊辊面变形时,能及时在线调整,减少刮带事故的发生,同时延长转向辊的使用周期,提高连续退火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退线活套小车转向辊上带钢跑偏的调整方法,使上转向辊轴线和中转向辊轴线在水平面上相对纠偏辊辊轴的偏转角度可在线调整,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当转向辊辊面由圆柱形变成圆锥形时,带钢在转向辊上发生偏移,先将转向辊两端轴承座位置基础做好标记;
2)将转向辊小圆端的轴承座四个紧固螺栓松开,每个螺栓松1~2螺距,使轴承座可以移动,将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接触侧的两个远端螺栓松开不少于30mm,调节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非接触侧的两个近端螺栓挤顶轴承座,使轴承座向远端螺栓方向移动,使带钢在转向辊上向中线移动直至回到中线并稳定,将轴承座上四个螺栓紧固;
3)当调整转向辊小圆侧轴承座到极限位,带钢没有回到中线时,将转向辊小圆侧的轴承座四个紧固螺栓紧固,把轴承座两侧的近端螺栓和远端螺栓顶紧,继续将转向辊大圆侧的轴承座四个紧固螺栓松开,每个螺栓松1~2螺距,使该轴承座可以移动;将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非接触侧的两个近端螺栓松开不少于30mm,调节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接触侧的两个远端螺栓挤顶轴承座,使轴承座向近端螺栓方向移动,使带钢在转向辊上向中线移动直至回到中线并稳定,将轴承座上四个螺栓紧固,如果转向辊大圆端轴承座调到极限位,带钢仍然没有回到中线时,表示辊型磨损严重应更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转向辊辊面变形时,能及时在线调整,减少刮带事故的发生,同时延长转向辊的使用周期,提高连续退火生产线的工作效率,这种调整方法简捷,实用,减轻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轴承座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轴承座结构图。
图中:1-远端螺栓2-紧固螺栓3-近端螺栓4-上转向辊5-中转向辊6-下转向辊7-上偏辊8-中偏辊9-下偏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为了使轴承座便于调整,在轴承座两侧(转向辊与钢带接触的远端侧以及转向辊与钢带非接触的近端侧),应先将轴承座的四个紧固螺栓2松开,然后调整远端螺栓1和近端螺栓3,使轴承座可以移动。
本发明一种连退线活套小车转向辊上带钢跑偏的调整方法,使上转向辊轴线和中转向辊轴线在水平面上相对纠偏辊辊轴的偏转角度可在线调整,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当转向辊辊面由圆柱形变成圆锥形时,带钢在转向辊上发生偏移,先将转向辊两端轴承座位置基础做好标记;
2)将转向辊小圆端的轴承座四个紧固螺栓松开,每个螺栓松1~2螺距,使轴承座可以移动,将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接触侧的两个远端螺栓松开不少于30mm,调节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非接触侧的两个近端螺栓挤顶轴承座,使轴承座向远端螺栓方向移动,使带钢在转向辊上向中线移动直至回到中线并稳定,将轴承座上四个螺栓紧固;
3)当调整转向辊小圆侧轴承座到极限位,带钢没有回到中线时,将转向辊小圆侧的轴承座四个紧固螺栓紧固,把轴承座两侧的近端螺栓和远端螺栓顶紧,继续将转向辊大圆侧的轴承座四个紧固螺栓松开,每个螺栓松1~2螺距,使该轴承座可以移动;将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非接触侧的两个近端螺栓松开不少于30mm,调节轴承座上位于转向辊与钢带接触侧的两个远端螺栓挤顶轴承座,使轴承座向近端螺栓方向移动,使带钢在转向辊上向中线移动直至回到中线并稳定,将轴承座上四个螺栓紧固,如果转向辊大圆端轴承座调到极限位,带钢仍然没有回到中线时,表示辊型磨损严重应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CU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农机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