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61415.4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晶君;季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昊友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454 | 分类号: | A23L3/34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 防腐 保鲜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
背景技术:
最近20年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食品的防腐保鲜技术是食品工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是减少食品的腐败变质,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措施。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很多,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原因,相互交错在一起,共同导致食品的品质恶化。由于食品营养丰富,大多含水较多,很容易招致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食品变色、变味和产生毒素,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食品防腐的关键。另外,食品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结果也会引起食品的变色并降低了营养价值,抗氧化措施是保持食品品质的重要方面。
我国食品工业目前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钾盐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食品抗氧化剂主要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等。这些化学合成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的使用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安全性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健康意识的进步,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的防腐剂和抗 氧化剂向“绿色”和“纯天然”方向转变是大势所趋。
来源于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部分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和抗氧化效果,不仅对人体健康无害,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ε-多聚赖氨酸、溶菌酶以及维生素C等,因安全性高,已经在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中使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167595A)公开了一种纳他霉素和乳酸链球菌素为主的复合生物防腐剂应用于沙拉酱、梨浓缩汁以及酸奶的防腐,在食品中的应用领域不够广泛。中国另一发明专利(公开号CN1692838A)公开了一种天然生物防腐保鲜剂主要有乳酸链球菌素、双歧杆菌素、壳聚糖、茶多酚等组成,但未提及使用效果。由于单一的生物防腐剂只能杀灭或抑制少数种类的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目前虽然已经有少量生物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应用在食品的防腐保鲜的例子存在,但还是存在抗菌谱窄、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特点。另外,食品中的许多成份因氧化而导致的品质下降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所述保鲜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ε-聚赖氨酸10-40份、乳酸链球菌素5-30份、纳他霉素1-10份、溶菌酶0.01-0.5份、抗坏血酸5-20份、红辣椒提取物0.5-2份、茶多酚1-10份、壳聚糖2-10份。
进一步的,所述保鲜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ε-聚赖氨酸10-20份、乳酸链球菌素10-20份、纳他霉素2-6份、溶菌酶0.05-0.1份、抗坏血酸5-10份、红辣椒提取物0.5-1份、茶多酚2-5份;壳聚糖2-6份。
进一步的,所述保鲜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ε-聚赖氨酸10份;乳酸链球菌素15份、纳他霉素5份、溶菌酶0.1份、抗坏血酸5份、红辣椒提取物1份、壳聚糖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复合生物防腐剂可以在肉类食品、水产食品、水果蔬菜及其加工制品中应用,配方中,各成份以具体食品中的微生物的多少和种类以及所需保质期的长短,加以选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ε-聚赖氨酸10份、乳酸链球菌素5份、纳他霉素1份、溶菌酶0.01份、抗坏血酸5份、红辣椒提取物0.5份、茶多酚1份、壳聚糖2份。
实施例2
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ε-聚赖氨酸20份、乳酸链球菌素20份、纳他霉素6份、溶菌酶0.1份、抗坏血酸10份、红辣椒提取物1份、茶多酚5份;壳聚糖6份。
实施例3
一种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ε-聚赖氨酸10份;乳酸链球菌素15份、纳他霉素5份、溶菌酶0.1份、抗坏血酸5份、红辣椒提取物1份、茶多酚2份、壳聚糖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昊友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昊友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段式烟梗微波膨胀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针菇玫瑰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