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冰箱余热的热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60157.8 | 申请日: | 2014-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4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安;汪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吉捷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5D23/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冰箱 余热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传导原理应用的技术领域,是一种节能热水器。具体而言,是一种利用机械导热机构采集冰箱制冷时散发的余热,将余热集中后加热贮热水箱中的水,从而为家庭提供洗涤用温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冰箱在运转过程中,一方面会将冰箱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冰箱外部,使冰箱内环境降温;另一方面冰箱自身的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等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这两部分热量,一般会通过冰箱的外壳散发到冰箱周围的空气中。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大量使用的是温水而不是开水。如洗手、洗碗、洗菜等,水温在20℃~40℃即可。因此,家庭生活中需要一种能将水加热至20℃~40℃,而又无须消耗能量的热水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家庭保有的冰箱数量十分巨大;同时,对洗涤用温水的需求也很大;由此可知,采用节能方式提供洗涤用温水的可能性也十分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身不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采集和贮存冰箱余热,并且能够利用冰箱余热加热贮热水箱中的水,从而向家庭提供洗涤用温水的热水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冰箱余热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采集器、热管、水箱,热量采集器连接冰箱采集余热,热管蒸发段连接热量采集器,热管冷凝段接入水箱内。
优选的,热量采集器包括导热块,导热块嵌入磁性固定器安装在冰箱外壳表面,热管蒸发段连接导热块。
优选的,导热块内表面贴合冰箱外壳,外表面连接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通过热量采集器外壳固定,热量采集器外壳和冰箱外壳合围成一个腔体,磁性固定器、导热块、压缩弹簧位于腔体内。
优选的,磁性固定器为环形磁铁,导热块嵌入环形磁铁内,环形磁铁吸附在冰箱外壳表面,导热块外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压缩弹簧。
优选的,热量采集器共两组,分别安装在冰箱两侧外壳上,每组热量采集器均包括一个环形磁铁、嵌入环形磁铁的导热块、连接导热块的压缩弹簧,导热块连接热管。
优选的,热管蒸发段穿过热量采集器外壳深入导热块内部。
优选的,热管绝热段采用隔热材料包裹表面,
优选的,热管冷凝段外延散热翅片。
优选的,水箱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腔、保温层和外壳;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线连接,出水口连接水管通向用水处,进水口设置进水口阀门,出水口设置出水口阀门。
优选的,散热翅片环布在热管冷凝段圆周表面形成多组环形散热翅片组。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冰箱在工作时,会将冰箱内部的热量以及冰箱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等散发的热量,通过冰箱外壳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热量采集器通过其磁性固定器固定在冰箱外壳上,可将冰箱外壳的热量通过导热块传导到热管蒸发段;热管可迅速将热量传导到冷凝段,并通过冷凝段的散热翅片将热量传导给水箱内的水。
这样,水箱内的水温会随着冰箱的运转而上升,水被加热并贮存。当使用热水时,打开出水口阀门和进水口阀门,热水会在自来水系统压力的作用下流出,同时冷水补充进入贮热水箱。
本发明提供的热水器,可以将冰箱散发的热量采集起来,加热贮热水箱中的水,从而可以向家庭提供水温适宜的洗涤用水,而且无须额外消耗能量,所以不仅环保节能,而且安全性强,特别适合家庭使用;同时,本发明所有构件无机械运动产生的损耗,因而工作寿命极长、性价比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热量采集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箱,101-内腔、102-保温层、103-外壳、104-出水口阀门、105-温度计、106-进水口阀门;
2-热管,201-散热翅片、202-热管绝热段、203-隔热层;
3-热量采集器,301-导热块、302-磁性固定器、303-热量采集器外壳、304-压缩弹簧;
4-冰箱,401-冰箱门、402-冰箱散热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吉捷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吉捷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0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