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急逃生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8298.6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5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雷竞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学院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龙晖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公共场合的应急逃生门。
背景技术
在学校的教室、歌舞厅、影剧院等大型公共场合,无论中外,时常会有火灾导致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发生的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现实中人们很难做到不发生火灾,但当火发生时,如何逃生,让生命和财产损失减到最小,仍然有许多地方可以完善,特别是预防性的措施本来可以做到的,只是被忽视罢了。
从众多因火灾而导致的伤亡事故中发现,火势的漫延都有一定的时间,人们完全有时间逃离火灾现场,但因起火时人群惊慌混乱,而疏散通道的门大多逆着疏散方向开,很容易出现前面的人想开门,后面人群又挤过来,前面的人没有开门的空间,整个人群全堵在门口,前面的人越急越打不开门,大声向人群喊话先往后退又不能听见,即使有部分人能听见,在人群的簇拥推挤作用下,也无剂于事。于是,后面的人越急越使力往门的方向挤,结果越挤越紧,门始终打不开,白白耽误了逃生的最佳时间,使众多的生命葬生火海。甚至出现前面的人员没有被火烧伤,而被的挤伤的情况发生。
如果门顺着疏散通道方向开,即使后面的人挤过来了,前面的人还是可以开门,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另外如果发生地震门已变形时,要往里拉开门就很困难,往外就方便得多。人们逃生的机会往往就那么几秒钟,门直接推开比拉开无疑要节省时间,这样也增加了人们逃生的机会,而现在90%以上的教室等人员众多的民用建筑的门都是朝里开的,也就是逆着疏散方向开,一但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事故。但是如果把门朝外开,势必影响师生的正常行走,甚至导致行人受伤,这是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矛盾,也长期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解决这一矛盾、消除这一隐患是人们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尽管国家的有关强制性标准,如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建筑中的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由于上述原因,现实生活中,门朝外开,也就是朝逃生方向开的并不多见。
如果能够克服传统朝外开的门存在的问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改变逃生门的开门方向,也就是说如果能改善门的开启方向,使之在正常时候从内开,既保证人们的正常安全行走,又保证在紧急事故时快速方便的从外开,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很多人生命,可是这样的门至今尚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应急逃生门,该门平时与普通朝内开的门一样,但在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够迅速改变开门方向,并且在紧急情况过后还能完整无损地恢复原状,重复使用,以此来解决现有逃生门存在的问题,提高抗灾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应急逃生门,它有前、后两面板,其特征在于前、后两面板间装有T字形上伸缩块、下伸缩块和侧伸缩块,各伸缩块上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的垂直连杆,连杆限定在各自的导槽中移动,连杆端部装有滑轮,滑轮抵紧于装在中央部位的凸轮上,各伸缩块均有至少两个弹簧拉着保持缩回的态势,凸轮安装固定在前、后两面板间转动,凸轮上装有复位扳手,侧伸缩块与上、下两伸缩块间有直角连接滑块连接。
凸轮旁有紧急按钮和凸轮弹簧,凸轮按钮有拉钩将凸轮钩住,有垂直方向的小弹簧,按下小弹簧时,整个按钮弹起拉钩脱离凸轮,凸轮弹簧将凸轮拉向伸缩块缩回的方向。
上、下伸缩块和侧伸缩块均至少装有两个完全相同且与连杆等距平行的弹簧,以保证伸缩平顺。
上、下伸缩块和侧伸缩块中,每个伸缩块的连杆为1-3根。
前、后两面板可以做成横截面为缺边四边形,材料为钢材,缺边处装侧伸缩块。
与侧伸缩块相面的面板侧边设有门轴,门轴安装在门洞里。
侧伸缩块上可以装门锁。
每个滑块连杆的导槽可以是多个,多个导槽能保持连杆平移时平顺。
组装时先在前面板上安装固定好导槽、凸轮、弹簧、上伸缩块、下伸缩块和侧伸缩块,以及连接滑块。然后再将后面板装上,最后装上复位扳手。导槽与前面板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钉连接固定。前、后面板间的连接固定也多用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学院,未经红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8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